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第625章 节奏一定要放缓625
没有科举这回事也就罢了,有科举的路在这儿摆着,但凡有点志气的,谁愿意靠祖宗的灵牌吃饭? 自己考上来的多光荣,捧着牒谱拿多高的俸禄,都感觉是在吃祖宗的老本。崔仁师也是个有志气的人,就想凭自己的能耐给自己闯条路出来。</p>
为啥走科举的路?没别的,就是要脸呗。自己都吃到科举的甜头了,为啥还站出来挡这个横呢?为了子孙后代呗。</p>
凭牒谱入仕多容易,自己考多难呐,谁敢保证子孙后代都能考中进士?经历过才知道那层层过关的滋味。</p>
“陛下”崔仁师不和李恪说话了,直接朝上一揖:“朝中九成官员皆是凭牒谱入仕,谁当官不是为了家族兴旺、子孙有靠呢?若是取消门阀选官制度,使得人人无望,还有谁愿意当官?”</p>
李泰扫了崔仁师一眼,真够实在的,做官是为了家族兴旺、子孙有靠,做官不应该是为了济世安民、霖雨苍生么?</p>
不过这时候还真得承认崔仁师说的对,毕竟喊口号填不饱肚子,咱就实实在在掏干的说就完了。</p>
李世民有个逆鳞不能碰,那就是他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崔仁师这是明明白白的拿罢工威胁李世民。</p>
崔仁师的意思就是,你要是真的废除门阀选官制度,文武百官就全都撂挑子,你当光杆皇帝吧。</p>
李泰回头一看,老爹的脸色微变,看来要急眼了,身后一阵风声,李泰又扭头向后一看,黑压压一片,二三十人站了出来,看来要集体表态。</p>
“父皇!”李泰“腾”一下站了起来,抢在所有人之前朝上一揖:“儿以为三皇兄所言虽有道理却并不合宜。”</p>
李泰不能眼看着皇帝和群臣当面刚起来,他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把这件事平息下来。</p>
从心里说,李恪的提议正中李泰的下怀,但是李泰也看明白了,这条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p>
取消门阀选官制度,彻底推行科举制,这是早晚的事,只是眼下实现不了,眼下只能拿它当个目标。</p>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李泰深知“慢就是快”,速度放慢才可以平稳安全的达到目的地,区别只是早点晚点而已。</p>
快往往只是一时快意,却不一定能达到目的地,所谓欲速则不达。</p>
李世民差点就拍案而起了,一看李泰站了起来,他马上气就消了一半,笑呵呵的看着他说道:“你有什么看法?”</p>
“郑段璋冒亲骗官,这只是一个人犯下的案子,一人一案何足更改制度?”李泰温和又坚定的往下说道。</p>
“比如我们大唐有一百个官员,如果只有一个人犯了错,那就只需要惩戒这一个人。”</p>
“如果有十个人犯了同样的错,那就应该追究领导,一定是领导的引导有误。”</p>
“假设有三五十人,甚至更多的人犯了同样的错,那就必须要考虑修改典章制度。”</p>
李泰扭头看了一眼李恪,又朝上一揖:“三皇兄揪着这一人一事,就要修改制度,未免小题大作了。”</p>
“儿请求彻查冒亲骗官之事,看看这种事到底是个人个案,还是已经靡然成风,查清楚之后再决定如何处理,方为上策。”</p>
PS:这章依然是为“阳光男孩徐小宝”加更。</p>
PPS:历史上的崔仁师其实是支持李泰的,并且受李泰的连累而被罢官,不是跟李泰做对的,这里主要是找个世家代表出来,他出身比较合适,我说一声就是告诉杠精们,史实我是清楚的,麻烦你换个杠点。</p>
另PS:大家看这本书不要太纠结于时间线问题,因为历史不像玄幻、仙侠类的,主角可以长生不老。如果时间线不变,主角要等到二十七八岁才能登基,那就太老了。有的读者已经发现了,李承乾怎么三个月就从重庆跑到包头了呢?事实上,呃,没有事实,就是说按常理,他从黔州到薛延陀,这是二到三年的故事。陆清也是,他出去连打带忽悠的走了几十个小国,没有两三年回不来,可是几个月就让他回来了。现在大家发现永葆青春的秘密了吗?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啊,比如看书的同时还能顺手给个五星好评,对吧?祝好人好运好梦成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