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69节(1/2)

作者:安化军

风雨大宋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69节

说完,吩咐那边的小青和晶晶备酒,庆祝一番。</p>

自那夜得了韩月娘有喜的消息,杜中宵突然精神百倍,做什么都有劲起来。此时正是夏税的征收季节,按法本来在七月十五日前解送到州即可,杜中宵突然干劲十足,在五月末就征收完毕,送到州里。</p>

夏秋两税,大致来讲,夏税收钱帛,秋税收粮米。这是大的原则,实际按地方不同,两税收的名色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讲北方夏税收麦、绢,南方收绢和钱。两税的正税数额不高,百姓负担沉重的,是各种附加税。杜中宵到永城已近两年,有公社和营田务两大财源在手,规定全县只收三样:麦、绢和杂钱。</p>

杂钱是宋朝沿袭自晚唐五代的各种杂税,名目繁多,统一合成一个数目。加上麦和绢,还在百姓的承担范围之内,至于以前的支移、折变、加耗之类,又在杂钱之外。</p>

杜中宵如此征夏税,相当于给全县减税一半以上,不但百姓积极迅速完税,全县还一片颂扬之声。</p>

夏竦接到永城第一个完税的消息,不敢相信。再三确认,才知不是虚言。官员按时完税,上缴的时间越早,考课越优。夏竦怀疑杜中宵为了政绩,刻剥百姓,又秘密派了家奴到永城察访。</p>

三天之后,夏竦坐在花厅里,轻摇扇子,看着从永城回来的蒙大海,沉声道:“此去永城,那里知县风评如何?夏税五月初一起征,七月十五完毕,他竟然在五月底就全部解到州里来。若不是用小吏骚扰百姓,肆行刻剥,如何能够做到?”</p>

蒙大海恭声道:“回相公,小的到了永城,四处察访,并没有听说衙门收税扰民。那里小民不只是无抱怨,对永城知县杜中宵还一片称颂之声,甚至有人要为他立生祠呢!”</p>

“怎么可能!”听了这话,夏竦不由按住了桌子。“地方为官收税最难,自我入仕,自一县主簿做起,还从来没有听说收税不扰民的。你莫不是漏了行藏,被杜中宵蒙蔽了吧?”</p>

蒙大海叉手:“小的得了相公吩咐,分外小心,绝无人看破小的身份。永城商贾众多,小的只扮作州里去的行脚商人,四处探听,走了许多村庄,打听到的都是实情。”</p>

夏竦眯起眼睛,看着蒙大海,过了好一会,才道:“那你说一说,到底怎么回事。这个杜中宵少年进士,为了考课,提前一个多月完税,是如何做到的?”</p>

蒙大海理了理思绪,才拱手道:“相公,其实此事并无蹊跷。杜中宵税收上来得早,且百姓均无怨言,只因一件事。——他免了县里各种支移、折变、消耗之类,只收正税和杂钱。如此一来,百姓相比往年少交一半有余,自然踊跃交税,而且也不会有怨言。”</p>

夏竦看着蒙大海,目光犀利起来,沉声道:“支移折变诸类杂税,可不只是永城县里收的,许多同样是要解到州里来的!永城解到州里的钱粮,与往年相比,丝毫不差。杜中宵不征,从哪里变出这些钱粮来?——我知道他兼管营田务,可营田务不属永城县,挪了营田务的钱粮,哼!”</p>

蒙大海道:“相公,小的也知此事重大,访问得确切,杜知县并没有挪用营田务钱粮。”</p>

“嗯——”夏竦放下手中扇子,皱起了眉头。“那他这些钱粮,从何而来?难不成他用自家的钱为百姓纳税?莫说没有这种好官,朝廷也不需要这样的官!”</p>

税是朝廷收的,花自己的钱是向百姓市恩,不但无功,还有罪。</p>

蒙大海拱手:“相公,并不是如此。皆因这杜中宵理财有道,从别处补了钱粮进来。去年,杜知县命县里的公吏差役,各家出钱,凑在一起立了一处会社,名为永城公社。不到年底,这公社赚来的钱便就还了借的本钱,从此赚的钱便就归县里的公吏差役和百姓共管。解到州里钱粮正税不足的数目,便是永城公社出钱,并不是来自百姓。这钱是产业赚来,并不是来自百姓,是以人人叫好。”</p>

听了这话,夏竦的眉头拧成了麻花。这是怎么回事?杜中宵还真能够凭空变出钱来,既不苛责于百姓,又提前完了税?</p>

第111章 首告</p>

县衙里,董主簿捧着册子,交予杜中宵,口中道:“知县,这是本季的公人差役名录,若知县觉得合适,便就如此。”</p>

杜中宵笑着摇头:“这些人我一个不识,看了何用?主簿治下公人,不必问我。”</p>

董主簿道:“下官岂敢!现在不比往常,为公人不会破财,还有俸禄足额发放,县里不知多少人户想当差呢。不得知县同意,我定下员额,只怕有人要来县衙吵闹。”</p>

听了这话,杜中宵皱起眉头,想了一会道:“就只是贪图俸禄,没有以私害公之人?”</p>

董主簿有些尴尬,犹豫一下才道:“这些事情在所难免。公吏差役都是本乡人,又多用大户,以公害私,偷逃赋税,总是难免的。总要这些人干活,也不能尽查,不然无人可用。”</p>

杜中宵点了点头:“不错,做事的是人,难免都有私心。我们为官的数年一任,又不得在治下置办产业,最多收些钱财而已——”</p>

见说到这里,董主簿的脸红了一下,杜中宵装作没看见,继续道:“那些公人吏人,本就是当地的大户人家,谁家里没些产业?以前是他们差事应接不暇,能够不破家产已心满意足,现在县里多了这么多收钱的勾当,只怕就不满足如此了。我听说,公社的那几处产业,便就有县里有力的公人吏人,安插自己家的人在那里做主管。若只是贪图俸禄也就罢了,就怕他们上下其手,中饱私囊。”</p>

此次公人轮差,便就有手力莫伦贪图俸禄和手上的一点小权,不舍得放弃,向董主簿行贿。董主簿家无余财,受不了诱惑收了,见杜中宵就有些心虚。刚才杜中宵说的话,好似知道了自己受贿一样,让董主簿分外难堪。好在杜中宵不追究,董主簿才放下心来。</p>

其实杜中宵哪里知道董主簿收了别人的钱,他只是不关心罢了。这种事情防不住,只要看好了把事情办好,别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现在的官员不许在治下置办产业,官员没有动力参与地方的经济事务,公吏可不一样。他们本就出身大户,政策靠他们执行,好处当然是他们先得。</p>

这就是一些职位的公吏必须轮差的道理,既然防不住他们舞弊,那就大家轮流来做。官员最怕的不是公吏营私舞弊,而是怕他们私下里把持政务。只要权在自己手里,随时可以收拾他们。</p>

见杜中宵彻底把权放给自己,董主簿便不再坚持,把册子收了回去。临离去,想起一事,对杜中宵道:“对了,我进来之前,见一封州里来的公文,说知州相公要来本县巡视。”</p>

听了这话,杜中宵不由皱起眉头:“都是通判每季遍巡各县,怎么知州要来?”</p>

董主簿道:“哪个知道。许是本县夏税最早交齐,知州要来奖赏吧。”</p>

杜中宵摇了摇头,心里不信。虽然与夏竦接触得不多,杜中宵却知道,依夏竦的性子,要奖赏只会把自己叫到州城去,断没可能自己跑到县里来的。他这次要来永城,对自己只怕不是什么好事。</p>

祝文行走在汴河大堤上,路边的小贩不住地向他问好。</p>

见到一个挎着篮子卖桃的半大孩子,祝文行随手抓了一个最大的,咬了一口,对那孩子道:“你倒是伶俐,这些日子附近卖桃子的少,当能卖个好价钱。”</p>

那孩子躬身谢过祝文行,挎着篮子向人群密集的地方去了。</p>

祝文行吃着桃子,看着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感叹自己命好。在码头做拦头,以前可不是个好差使。衙门里每日有定额,要是收不上来,可要自己掏腰包补足的。而衙门定的数额,从来是不可能用正常手段收足的。要么违法收税,要么跟游手闲汉勾结,到处去查行人带的货物。可祝文行一当差,县衙便就废了码头这里的每日定额,改为收多少是多少。当然,与此对应,另加了查税的人员。</p>

现在码头收税,是由商户去买税纸,祝文行收税之后填写画押,然后由另一个吏人稽查。至于像那孩子一样的流动小贩,现在规定不许收税。是以现在码头这里,基本没有固定的水果摊,多是这种半大孩子的小贩。至于固定的水果店铺,是给汴河上买卖大宗货物的人准备的。</p>

杜中宵当然知道这样管理其实对商业不利,因为小贩不收税,他们的成本又低,会让一些特定的店铺经营不下去。比如水果小吃,有这些小贩在,店就开不起来。开的店少了,收的税也少,最终影响经济发展。但这样做的好处,是给贫民提供了一条谋生出路,减少游好闲的人。</p>

经济发展与惠及民生,并不总是合拍,能够保持步调一致的。这之间有个平衡,官方把握着大的方向,使整个社会平稳前进。不许流动小贩做生意,当然就会有人在这里多开几家店出来,会多几户家境殷实的人家,衙门也可以多收税。简单地说,禁止小贩,得利的是衙门和中上等户。而小贩不税,得利的则是家无余财的中下等户,杜中宵的选择是向中下等户让利。</p>

在码头与城门之间建立公社产业,相当于从城里的中上等户人家抢了一些产业过来,再加上对小商小贩免税,向中下等户让利。杜中宵是在衙门经济宽裕的条件下,人为减小县城的贫富差距。至于让大户人家聚集资金,摧生资本主义萌牙,根本就是无匣头的事情。别说现在没到那个阶段,生产力再发展也不会出现那种需求。人口聚集实际上是为了扩大市场,市场需求再催生产业。而不是资金聚集,让富人追求利润投资产业。私人资金再多,能比得过官府?官方有足够的能力去推动产业升级。</p>

祝文行在码头优哉游哉,看着忙碌的人们。拦头这份苦差,轮到他身上,却当得有滋有味。反正收税的商户是固定的,就连税纸都是他们自己买的,自己是个经手人,不用跟商户勾心斗角。</p>

就在祝文行走得累了,靠在一株大柳树上看人群里的小娘子的时候,一个鬼头鬼脑的闲汉过来,对祝文行叉手道:“节级,那边有一桩富贵,不知节级可有意?”</p>

祝文行哪里肯信这些人的鬼话,漫不经心地道:“什么富贵?你自己不取,倒来告诉我?”</p>

闲汉道:“节级是衙门里的人,富贵可以取,小的平民百姓不当差,却只能白白看着。”</p>

祝文行摆了摆手:“莫拿这些话来哄我!你们闲汉,每日里不做正事,惯会骗人。你是不是想从我这里骗几文赏钱,好去买酒喝?我被你们骗得多了,哪里还会上当!”</p>

听了这话,闲汉有些急,跺了跺脚道:“节级如此说,是冤枉小的。直说了,我见那边有个客人向船上装了许多酒,这是犯禁的事,首告必有赏钱。节级,我们两人分赏钱如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