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98节(1/2)

作者:安化军

风雨大宋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98节

香布听了有些为难:“若是如此,就不是小的一个人能做主了,当回去与族老商量。”</p>

“无妨,你们商量妥当,到衙门找我就是。此次来董家寨,碰到几个以前认识的商人,今夜请他们饮酒。你若无事,便留下一起饮两杯,说些闲话。”</p>

香布听了大喜,急忙谢过。自己这种蕃部小首领,可难得有这种机会。</p>

杜中宵前世的记忆里,山西、陕西这些地方是绝对的汉人区,甚至成了一种常识。但在这个年代却未必,陕西路和河东路的北面,有大量的蕃部,以党项为主。其实从血缘上讲,这些人未必就是胡人,有大量本来就是胡化的汉人。加上党项本是羌人一部,而汉、藏、羌同源,这些蕃部的族属模糊不清。</p>

自汉拓西域,从中原到河西的广大地区,都以汉人为主。后来晋室南迁,大量胡人南下,特别是鲜卑北魏长时间的统治,慢慢开始胡化。到了唐末五代,陕西路除了关中,已经以蕃人为主。再向东的河东路和河北路北部,则是汉胡杂居的地区,平原汉人占优势,山地则是蕃胡。大宋一直以幽燕为目标,除了地理战略上的原因,汉人为主是更加重要的因素。</p>

火山军在杜中宵前世,是绝对的汉人核心区,极少少数民族。但在这个时代,汉人很少,除了随着驻军而来的人口,便就是在河谷地区开垦的零星农户。人户三千,就包括了不少蕃人熟户。</p>

宋朝是自汉朝之后,汉人分布地域最狭小的时代之一,很多杜中宵前世认为想当然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是不适用的。比如沿边的陕西、河东、河北三路,前世是汉人核心区,这个时代蕃汉杂居,甚至大部分地方都不是汉人为主。元昊反叛以银、夏两州为核心,宋朝要攻到那里,要穿过数百里甚至千里的非汉人地区,中间的小蕃部时降时叛,情况非常复杂。党项难攻,除了地理条件造成的交通不便,远离汉人核心区也是重要原因。要想解决这一带的问题,除了军事胜利,还要对这些小蕃部汉化巩固。</p>

从火山军向北开拓,杜中宵首先面对的问题,便是人力不足。对于蕃部,大宋的政策是允许其有一定的独立性,有冲突依蕃法和断,而不用朝廷律法。造成的问题,便是蕃人汉化不足,难为朝廷所用。</p>

看看天黑,杜中宵吩咐陶十七去叫了冯原几人,便在自己住处摆下筵席。</p>

十三郎提了一条大鲤鱼,笑着对杜中宵道:“官人,我们到火山军这些日子,才知道他们这里产好鱼。听说这鱼在春天黄河冰化的时候最好,现在时节不对,只好勉强吃一吃。”</p>

杜中宵笑道:“黄河向来产好鱼,只是这里不知鱼的做法,吃的人不多。我看这鱼肥美,你们可清洗净了,切成大块,炒了来吃。自到这里,日日吃些蒸饼炒热,不得一滴油到嘴里,实在难熬。”</p>

十三郎大声应诺,一手提着鱼,与陶十七跑到后厨去了。</p>

看着两人离去,杜中宵对冯原和香布道:“北地饮食向来粗疏,比不得京师精细,虽有好物也做不出好吃食来。今日你们有福,我这里备了些好面,还有上好的炒菜,且拼一醉。”</p>

冯原道:“官人说的是。小的没去过京师,只在并州,便觉得那里的吃食实在人家美味。到了契丹那边,便就只有汤饼煮肉,委实粗劣,难以下咽。”</p>

杜中宵点头:“地方繁华不繁华,先看吃食。百姓日子过得好了,必然在吃上讲究,做得精细。当然如京师一般,动辄用银器,一餐数十样菜,又过于奢靡。”</p>

香布听了不由咂舌:“我的天,一餐几十样菜怎么吃得完?我听说汉人吃的都少,怎么京城都是大肚汉么?我们平常吃饭,煮几块肉就是极好了。”</p>

杜中宵道:“菜的样数多,每样的数量少一些就是了,不过做得精细。”</p>

香布连连摇头,想象不出来一餐怎么会有几十样菜。他活了几十年,也到过像董家寨这样繁华的地方,吃过的菜全部加起来,最多也只有十几样。</p>

过不了多久,随从在院子里摆下木桌,端了酒菜出来。这些日子吃得过于单调,杜中宵觉得嘴角干裂,身子上火,有些承受不住。董家寨是这一带的大地方,能买得到酒肉蔬菜,杜中宵特意吩咐今日做得精细些,尤其是要有几样蔬菜。</p>

常年住在这里的人不觉得,从中原地区来的人,吃的蔬菜少了,便会因为缺少维生素,出现烂嘴角之类的小毛病。杜中宵这些日子嘴角溃烂,便就知道自己该吃些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了。</p>

先端上桌的,是一大盆面条。这个年代也有面条,是汤饼的一种,不过做得太过粗糙。既没有后世让人眼花缭乱的那么多品种,面条也不好,又是清汤寡面,让人提不起畏口。这些面条拉得细而均匀,特别是盛在碗里,再加一勺大骨熬出来的汤,极是鲜美。在这种地方,面条是最合适的食物,有足够的面食饱腹,还可以加菜加肉,既简单快捷,又味道鲜美。</p>

香布看着一大碗面放在自己面前,被满满的浓汤浸泡,上面码着几大块肉,又有葱花香菜点缀,不由咽了一口口水。实在忍不住,指着对杜中宵道:“小的活了几十年,还没见过这么精致的吃食。不瞒官人,有这一碗汤饼,小的便就吃饮了。”</p>

杜中宵笑道:“这不过是平常吃食而已,先垫一垫肚子,才好饮酒。你见这面好,是没有吃过其他的吃食。这面吃得惯了,你又会想其他吃食,包子、馄饨,好吃的不知道有多少。”</p>

香布叹了口气:“到底是汉人会做生活,我们这些山里的蕃人,哪有这种精细心思?每日里能够吃得肚圆,便是天堂一样的日子。没有办法,山里地瘠民贫,偶有平地种点谷物,又收不了多少。一家生计全靠养的牛羊,要去换盐巴衣物,自己可舍不得吃。”</p>

杜中宵道:“都一样,做什么都不容易。不过不管怎么说,总是种地的日子好过一些,似这种土地广有的地方,只要勤快一些,便就不会饿肚子。”</p>

香布连连点头,想内附搬到平地的心思更盛了。牧民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看着养牛羊不少,能吃得起的却没有多少人家。若不是牛羊意外死去,他们极少宰了吃肉,都是要到平原地区,跟农民交换粮食衣物,以渡过漫长的冬天。香布是小首领,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肉,日子比不上中原的农民。</p>

杜中宵要开垦这一带的土地,就要以尽可能好的条件吸引周边人口。吸引人,还有什么比吃更有效呢?在杜中宵眼里,这里落后得跟原始人似的,自己有的是手段吸引人。</p>

第57章 民以食为天</p>

把一大碗面吃下肚,连汤喝净,香布抹了抹嘴,放下碗道:“我原想吃了这一大碗,便就该再吃不下其他东西了。现在一大碗下肚,却觉得还能再吃一些。”</p>

冯原笑道:“既如此,便就多吃一些。等到你回了山里,白面也难得吃一次。你出去看看,董家寨这里,能做出白面来的有几家店?只有青山楼一家而已。”</p>

香布连连称是,又盛了一大碗,满满浇了肉汤。</p>

这个年代哪怕是在北方,小麦也不普遍,面粉并不是人们的主食。小麦产量高的地方,其实不是中原,而是两淮江浙。那里的人虽然多吃白米,一年两季小麦产量也高,多沿水路运到中原。只有在大城市里面,才能比较方便地吃到面食。河东路冬季漫长,土地贫瘠,是以粟黍为主。能吃一顿白面条,对香布来说是很难得的事情。不过他软糯的黄米饭都难吃到,没有这个意识。</p>

看香布埋头吃得香,杜中宵笑了笑,也不去理他,对冯原道:“山里人户诸物都缺,惟有牲口毛皮之类。员外何不找些人手入山贸易?虽然辛苦一些,总比在榷场贸易赚的多。”</p>

冯原摇了摇头:“官人有所不知,山里蕃人与我们不一样。他们的毛皮牛羊都卖给首领,首领来董家寨里,换了其他货物,再卖给族人。这些首领,其实就是商人,外人去是做不了生意的。”</p>

杜中宵点了点头,这才明白为什么董家寨这里为什么会聚集这么多小首领。蕃人聚族而居,有许多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生存条件恶劣,不聚集到一起根本无法生存。在这种条件下,各个小首领兼职多种角色,不只是头领,还是商人,甚至高利贷的债主。这么多角色加于一身,他们对部民的控制,远比平原地区地主对佃户的控制强。</p>

正在这时,随从用一个大瓦盆,端了炒好的鲤鱼来,放到桌上。</p>

杜中宵对香布道:“且饮一杯酒,尝一尝这鱼。这一带雨水不多,想不到有这样大鱼。”</p>

香布道:“官人,这里雨水虽不多,河水却多啊!别看河对岸都是干的河川,地下暗流却多,山里面泉水遍布。不过这等大鱼,只有黄河里才有。”</p>

一边说着,香布夹了一大块鱼肉放在嘴里,嚼了几下使劲咽下去,张大嘴巴道:“呀,这鱼怎么如此香!我活了几十年,鱼也吃了不少,却从来没有这种味道!”</p>

杜中宵笑道:“那是油的味道。这鱼用油炒过,有油香,想来是以前你油吃得少了。”</p>

香布连连摇头:“油也可以有来做菜么?我们山里人家,有一点油便就用来点灯,极是珍贵,却没想到还可以拿来做菜。今日在官人这里,见识了许多东西。”</p>

物资匮乏是什么样子?杜中宵不到这里亲自看一看,自己也想象不出来。这一带的山民,不要说用油炒菜,就连用油煎的食物都没有见过。今天不管素的荤的,多是用油炒过,对于香布来说,都是从来没有吃过的美味。他几十年来吃的食物,几乎都是不见一点油星的。</p>

山里的物资其实很丰富,但交通封闭,商业不发达,对山民就是无用之物。这个时代,有了农业便就开启了发展的道路,依托于农业,牧业、林业等等才能真正发展得起来。如果附近出现一座大城,商业交通发达,山民随便采点蘑菇都比他们放羊赚的钱多。</p>

一边香布吃个不停,杜中宵与冯原聊火山军一带的商业。</p>

冯原道:“黄河北岸山地地势高旷,向产好马。现在卖的毛皮土货都是小打小闹,生意要做大,还是要市马。而且过了唐龙镇,出了山地,便是水草丰美之地,其间马匹以百万数。这些蕃人用心,可从北地贩马匹过来,那才是前程。马和骆驼,一年卖上几千匹,这些人还不富得流油!”</p>

杜中宵道:“山地以北是契丹地界,向来禁止向本朝卖马,此事只怕不易。”</p>

冯原摇了摇头:“官人有所不知,那里虽然是契丹境内,却都是党项和阻卜部族。往些年,契丹每过两三年,便派大军劫杀一番,人人痛恨。蕃部不属契丹,从那里买了马,再转卖给我们,给那些卖马人一个借口即可。这生意若做起来,尤强过毛皮。”</p>

杜中宵想了想,问道:“既有如此好事,怎么以前没有人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