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07节
这几天,不断有蕃户到唐龙镇躲避。他们多是一些小部族,前些日子都没来过唐龙镇。现在到了生死关头,才想起来还是朝廷兵马可靠,纷纷向这里靠拢。</p>
守边就是这样,不能跟治下百姓置气。哪怕十几天前他们还是诸多不信任,请都不来,现在携家带口前来躲避,也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人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张岊打开城门,只要是附近的蕃户,一律让他们躲进城来,妥善安置。</p>
城墙下面,前来躲避的蕃民晒着太阳,神色木然。每到冬天,这片土地上就不断地上演着类似的故事。强者四处抢夺,弱者到处躲避,一切都交给命运。</p>
正在这时,一骑快马从远方奔来,看见马上的旗帜,军民纷纷躲避。</p>
骑士入了城,翻身下马,快步跑上城墙,向张岊叉手:“都监,契丹兵已经渡河!”</p>
张岊猛地转过身来,一双虎目盯着兵士,沉声道:“消息可确凿?”</p>
兵士斩钉截铁地道:“绝无可疑!契丹兵马五日前在上游渡河,沿前朝马苑道路,一路向唐龙镇而来,沿途劫掠。北边蕃部为其所攻,四处逃散,大多都逃向唐龙镇以南。”</p>
张岊点了点头:“好,就怕他们不来!蕃部不要管他们,不进城的,由他们去!再探!”</p>
兵士叉手唱诺,快步下城。</p>
从董家寨以上近百里间,黄河穿行峭壁之中,没有渡口,两岸没有道路,现在冰封,也不能从那里渡河。契丹人只能从北边上游迂回,渡河之后,进入北魏时的马苑,沿其道路南下。这一带水草丰美,蕃部众多,正好沿途劫掠。最后进入唐龙镇所在这谷地,一路南来。</p>
张岊在这一条线上广布斥候,眼线众多,很快就捕捉到了他们的行踪。被攻击的大蕃部,对唐龙镇的宋军并不信任,生怕躲到这里被契丹人一锅端了,多是绕过唐龙镇,向丰州方向躲避。</p>
石家奴骑在马上,恶狠狠地看着手下向留在地上的帐篷丢火把。火势起来,耀得昏黄的天空一片通红。扫了一眼不远的地上蹲着的五六个蕃人,啐了一口,骂道:“这些鸟蕃人,跑得比兔子都快,就留下这么几个不中用的!小的们,看住了,回去按人数领赏钱!”</p>
旁边几个兵士一起欢呼,看着地上的蕃人,开怀大笑。与宋军不同,契丹和党项不以首级计功,对他们来说,活人更值钱。敌人如果死了,赏钱不如牛羊,活人就要多几十倍的钱。说到底,对他们来说人口是更重要的财富。只是先要抢到足够的粮食,养活这些人口。</p>
吩咐属下安营扎寨,把抢到的牛羊宰了充作军粮,石家奴到背风处下马。</p>
一个亲兵悄悄对石家奴道:“郎群,看那边山上有几匹马,好似是宋军的探子。给小的几十骑,去把他们捉了来,押着做我们的向导岂不是好?”</p>
石家奴道:“探子哪里好捉?徒费力气!前面几里出了山,都是大路,要什么向导!唐龙镇前年我曾来过,城早已残破,躲在里面的蕃人不少,很是发了一笔财!就让这些蕃人跑到那里去,我们打下唐龙镇一起捉了,省许多力气!几百宋兵,哪里抵挡得了我大队人马!”</p>
亲兵犹豫了一下,道:“现今朝廷与南国议和,不交兵数十年,真就去打唐龙镇——”</p>
石家奴不屑地道:“什么不交兵数十年,这一带年年不知道多少战事,大家都装不知道罢了,到时无非是安抚使司与南朝打笔墨官司。我们只管抢自己的,活下去最要紧。”</p>
说完,坐到火堆边,焦急地看着火上架着的一只羊。</p>
火山军营田务衙门,杜中宵对王凯道:“部署,唐龙镇张都监派人来报,契丹兵马已过黄河。自唐龙镇以北,沿山间道路绕击唐龙镇,沿途劫掠。依张都监估计,两日之后就会到唐龙镇。”</p>
王凯烤着火,对杜中宵道:“此意料中事,知军意欲如何?”</p>
杜中宵道:“我明日就赶回偏头寨,紧守地方。现在最怕的,就是契丹人攻唐龙镇不克,沿路南下攻董家寨。虽然那里寨墙坚固,但寨外民户不少,更有许多蕃户在那里聚集。要万无一失,部署可带兵马到董家寨对面的渡口驻扎。那里地势平坦,正当要冲,又有董家寨接应粮草。”</p>
“好,便如此。如果契丹人发了疯南下,正撞到我的刀口上。这一带的道路就那么几条,难不成他们最后还能沿着黄河溜冰回去?只要不发疯,就不会有人做这种失心疯的事。”</p>
杜中宵摇了摇头:“部署,话不是这么说。依我得到的消息,契丹不南下劫掠,这个冬天根本就不过不下去。为了活命,什么疯狂的事情做不出来?”</p>
王凯大笑:“知军也说的是。尽管放心,有我在,必保董家寨不失!”</p>
告别了王凯,杜中宵带了十三郎和几十个亲兵随从,急急赶回偏头寨。</p>
契丹人劫掠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明确属于宋朝的地方,比如偏头寨,虽然近在咫尺也尽量避开。唐龙镇虽然名义上属于宋朝,其实是自治蕃部,同样当着契丹的官。这一带的蕃部,很多都是这样,实际独立自治,但明里暗里有三方的官职在身,左右逢源。和平的时候他们从三方捞好处,但一旦遇到这种契丹劫掠的情况,则进攻他们的都有借口。谁会收容,只看三方谁有余力。</p>
这方圆数百里的山地,既是宋朝、契丹和党项三方的势力空白,也是三方的猎场。游走其中的小蕃部,有候时是三方都拉拢的宝贝,更多的时候是三方追逐的猎物。这种日子非常不好过,一些厌倦了想过正常生活的,才会主动南迁内附。如投靠杜中宵的香布一族,进入营田务后,虽然香布的威望一日不如一日,族人却都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香布自己也在营田务里做了个小头目。</p>
第83章 攻城受挫</p>
石家奴骑在马上,狼一样盯着前面的唐龙镇,仿佛要择人而噬。</p>
自渡过黄河,整整过了八天才到达这里,石家奴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最让石家奴愤怒的,是这一路上的蕃部跑得太快,自己并没有抢到多少东西,特别是最重要的粮食。现在这个季节,抢了牛羊也没有用处,没有水草,赶不回去,只能杀了吃肉。如果不能打下唐龙镇,连回去的粮草都成问题。</p>
身边的亲兵低声道:“郎君,这城池南少修复了不少,看起来有些难打。”</p>
石家奴恶狠狠地道:“怕什么,一座小城,能挡得住我们么?先派三百边兵,去试一试。”</p>
边兵最苦,在契丹人眼里,服守边兵役,跟宋朝那边的里正衙前一样,是破家之役。哪怕到了前线打生打死的时候,也是他们先上去做炮灰。</p>
看着聚集起来列阵的三百人,石家奴高声道:“前边就是唐龙镇,里面不但有南人储积的粮草,还有不知多少蕃户躲在里。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只看你们能不能打下来!”</p>
一众边兵神色木然,根本没有石家奴想象中跃跃欲试的神情。</p>
张岊站在城头,看着缓缓逼近的契丹兵士,对副将李浩道:“这不是契丹正兵!吩咐士卒,准备滚木礌石,强弩硬弓。等到他们靠近城墙,统一听军令!”</p>
李浩叉手称诺,吩咐传令亲兵去传军令。</p>
唐龙镇位于高台之上,台上筑城,城墙下只有十几步的地方。三百边兵爬上土台,看前面城墙,再看身后悬崖,心里直叫苦。这种地形,攻不上城,回去的希望也很渺茫。</p>
看到敌人猥敌城下,城上一声鼓响,滚木礌石便落了下来。三百边兵试着攻了几次,丢下几十具尸体,便一哄而散。好在土台并不高,很多人摔下来,不管有伤无伤,都躺在地上哼着不起来。</p>
亲兵看了觉得心惊:“郎君,城中有备,这可如何是好?”</p>
石家奴却大喜过望:“只是些滚木礌石,有何怕人处?吩咐大军列阵,一起攻城!天黑之前,务必攻进城去!这一个冬天,我们就靠城中的粮食了!”</p>
张岊站在城头,看着城下的契丹兵马慢慢排成阵势,向前逼过来,眯起眼睛。过了一会,对身边的李浩道:“城头我们有二十门火炮,让他们瞄准了,一起向城下那个契丹首领发炮!”</p>
李浩应诺,心中一下兴奋起来。刚才他还奇怪,明明城上有枪有炮,为什么张岊不用,却不知是为城外将领准备的。契丹人前来并不是攻城的,只为劫掠,并没有携带攻城器具,火炮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集中起来,炮轰敌酋。一轮打出去,那个契丹将领不死也伤。</p>
张岊又下令,让杜中宵支援的一百火枪手站上城墙。等到敌军过来,他们先发,弓弩手后发。</p>
有了火枪火炮,如何使用大家却没有经验。张岊现在的用法,其实就是把火炮当床弩,火枪当作威力更大的弓弩。跟以前比起来,作战形式其实没有根本性的变化。</p>
石家奴在大阵后面,厉声喝斥,指挥着军兵上前。他是从最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自己的命比什么都要紧,绝不会跟某些将领一样,为了军功自己冲在前面。</p>
契丹兵在高台下搭了梯子,慢慢抓到城墙下,见宋军一直没有动静,胆子慢慢大起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