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90节(2/2)

作者:安化军

风雨大宋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90节

刘几有一点说得对,火车一通到开封府,情况立即不一样了。皇帝赵祯特意带着大臣,坐火车感受了一次,从开封府到许州一日游。那一次旅行让大臣们直观感受到了火车的好处,纷纷提议大建。赵祯甚至从内库出钱,命修到西京河南府的铁路,今年必须修通。两京之间铁路的战略价值不谈,对于皇家有特殊的意义。那里是他们老赵家的老家,也是皇陵所在,有了铁路,可以亲到皇陵谒陵。</p>

政事堂的规划,主要是从政治意义出发,先连通四京。以四京为中心,再向外扩展。主管漕运的发运司有自己的规划,最优先的几条,分别是从襄州到江陵府,从开封府到登州,甚至与汴河并行从开封府到扬州。这是入京漕粮的路线,一旦修通,发运司也就可以撤销了。</p>

第148章 杨家将</p>

杜中宵和刘几议论着京城事务的时候,张昷之和苏舜钦连袂到来。</p>

张昷之曾是天章阁待制、盐铁副使,又在多路任过转运使。因为贝州王则之叛,被牵连多事,夺职贬官为祠部员外郎,监鄂州税。离京之前,改任主管营田务公事,算稍复其官。</p>

张昷之来做主管公事,到底是出自皇帝本人的意思,还是宰执中有人帮他,杜中宵不得而知。只知道这个人长于吏事,在地方为官有政声,这几年特别倒霉。先是河北转运使任上手下将校作乱,他受到了牵连。然后贝州王则之叛,有人说他之前捉到邪教人物又放了,又被人首告曾经受赃。最后御史按核,这些事情都查无实据,还是夺职贬官,几乎一撸到底。</p>

这种人物,杜中宵猜不透,摸不清,只能以礼相待。职跟官不同,夺职一撸到底,一旦恢复,张昷之很可能继续做他的待制,这种人是得罪不得的。</p>

苏舜钦是庆历新政失败的导火索,被削职为民数年,今年才刚刚起复。先是湖州长史的散官,有了官身。苏家是大族,苏舜钦又是此时诗坛领袖,得了勾当公事的实职,算是重新开始。</p>

来了两个被贬的罪官,杜中宵也摸不清朝廷的意思,以后只能把心思全用在公事上。</p>

行礼毕,张昷之道:“此次我们从开封府坐火车到襄州来,没想到一日夜即到,着实方便太多。想当初我到广东路为漕使,也曾走到这段路,要十数日,哪里比得现在。”</p>

杜中宵道:“适才我与刘钤辖也在议论此事。以后火车通行天下,我们这些游宦的人,都能受些好处。到边路任职,最怕的就是路上奔波,以后有车坐了,就方便了。”</p>

苏舜钦数年不见,杜中宵都不敢认他了。不过四十岁刚出头的年纪,就已经白发苍苍,好似一个老人,满面皱纹。与杜中宵见礼,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无语凝噎。</p>

又等不多时,杨畋带了手下两位都监,杨文广和赵滋前来。</p>

杨畋是杨崇勋之曾孙,进士出身,在荆湖南路提刑任上专治盗贼,平了傜人叛乱。因部将战死,降为太平州知州。后来叛乱再起,改为武职,任荆湖南路钤辖。平叛之后,因为身染瘴疾,要求恢复自己的文职,到内地州县为官。朝廷把他调回了内地,但却没有转换文资,而是来做营田厢军的钤辖。</p>

杨文广和赵滋都是因为平定京西路张海之乱立功,才被提了起来。那时赵滋是杨文广的上司,后来去京东路任都大巡检,得富弼赏识,超擢为供备库副使。杨文广则在平定张海之乱后,得到了范仲淹的赏识,被带去了西北任职,后又随着到了邓州。此次来做都监,一是范仲淹举荐,再一个是因为钤辖杨畋染病在身,让杨文广前来照顾。</p>

杨畋的曾祖父杨崇勋,不是那个出身真宗藩邸,得到刘太后赏识的重臣,而是太宗时名将杨业的弟弟,麟州藩镇之主。从家族来论,杨文广是杨畋的堂侄。</p>

武将跟文臣不同,不需要避嫌,还经常让子弟跟在身边。一是可靠,二是便于指挥,长盛不衰的就是将门。后世名播天下的杨家将,此时真正有地位的是杨畋,杨文广才刚刚露出头角而已。</p>

杜中宵看着杨文广,年纪已过半百,与其叔父年龄相差不大,满面沧桑,有些说不出的感觉。记得看杨家将的故事,随狄青南征的时候,杨文广还是白袍小将,哪里想到真实的历史上,他不等侬智高起事就是一个老人了呢。如此年纪,作为侄子来照顾差不多年岁的叔父,将门为了延续家族也不容易。</p>

见礼毕,杜中宵道:“我在后衙备了酒筵,为诸位接风。”说完,当先而行,带众人进了衙门。</p>

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自苏子容到铁监任职,营田务一直欠缺人手。你们来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初到京西路营田,唐州的时候,其实是化兵为民,一两年便可交予地方。随、襄、邓三州不同,民户太过稀少,还是以军屯为便。这几个月我一直想操练人马,奈何没有宿将相帮,一直不得其法。两位钤辖到了,就不同了。今年秋冬,我们便开抬拣汰人员,进行操练。”</p>

杨畋拱手:“我在荆湖路的时候,就听说提举新制了火枪火炮,甚是犀利。在河东路,败了契丹夺了唐龙镇,后又轰破贝州城门。只是可惜一直无缘得见,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此次到京西路,也是学一学火枪火炮到底是何物事,如此厉害。”</p>

杜中宵笑道:“钤辖有此意最好。营田务的厢军,依我筹划,是以火枪和火炮为主,骑兵为辅,与其他军队不同。我们有铁监支持,有营田务钱粮,诸般不缺,做此事最为便利。”</p>

刘几道:“我在陕西路,也听到火炮厉害。经略司筹划,在要害的城寨要用火炮。只是火炮一是铸造不易,价钱昂贵,再一个极为沉重,运输艰难,陕西路只有延州装了几门。曾经见过他们放炮,一炮出去土石俱为齑粉,着实厉害。此物以后必然大行于世,行军打仗与以前不同。”</p>

杜中宵道:“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火炝火炮终究是兵器,要想打胜仗,还要靠军队强军猛将。天时不早,酒菜上来,我们且饮一杯酒!”</p>

说完,举杯与众人饮了一杯。</p>

这一带湖沼众多,水产像不要钱一样。就在营田务附近的小湖里面,一网下去,就能捞出一两百斤鱼来。听说汉阳军那里,几斤的鱼都没有人要,动辄几十斤大鱼。</p>

杜中宵还想着,火车通了,今年冬天多捕些鱼,卖到开封府去,不知有没有利润。</p>

今天席面上,鱼就有几种。清蒸的鳜鱼,红烧的青鱼,还有虾蟹之类,应有尽有。</p>

杜中宵请大家食用,道:“营田务到这里不久,田地开了还没下种,没有什么产出。今日请位简陋了些,莫要嫌弃。来年春天耕田下种,以后繁华了,会应有尽有。”</p>

张昷之道:“提举客气了。我从襄州来,一路看到了,人口稀少,大多是营田务的营盘。今年没有耕种,全靠其他州军接济,营田务诸般不易。今日足够丰盛,我等心领。”</p>

杜中宵对张昷之笑道:“主事,不瞒你们,自我在河东路火山军任职的时候,治下多是钱粮丰广之地,向来不缺钱。后来到京西路营田,迅速就有了产出。更不要说,后来铁监建起来,现钱不缺,属下一向手中不缺钱。枣阳这里,实在太过荒凉,现在没有种田,随着我的人都吃了苦头。但愿来年春开,等到开田有了收成,还似从前样子。事情做得好,吃得好,钱粮到手多。不然,我可是不习惯。”</p>

众人听了,一起大笑。</p>

第149章 农事</p>

用罢酒菜,吏人上了几样水果,无非是本地产的梨子、花红、柑、菱角之类。还有一种拐枣,本地产的极多,入口甘甜,杜中宵以前没有见过,吃得口滑。</p>

唐时这一带的柑桔品质优良,曾经是贡品,还有甘蔗也是名品。不过到了这个年代,柑桔的品质下降,微有苦味,柚子已不多见,甘蔗细小,吃起来不甚甜。杜中宵听说过历史上气候变冷的的事情,不知是不是现在气候比唐时寒冷,水果的品质不如从前了。</p>

众人吃着新鲜的水果,聊些闲话。</p>

张昷之道:“提举,我来的路上,见平整出来的土地多有水渠,莫不是要广种水稻?”</p>

杜中宵点头:“不错,能够种稻的地方,尽量种稻。水稻比其他粮食收得多,以这里天气,收了稻之后还可种荞麦、油菜之类,最是方便。以后人手多了,收稻之后种麦,便不愁粮食。”</p>

张昷之又道:“平缓的山坡,我看也开了出来,是要种麦吗?”</p>

杜中宵道:“种麦的有一些,也有一些种草棉,两样轮作,间种各种豆类。至于其他杂粮,由营田务在自家的私田种,营田务到时收买即可。”</p>

张昷之道:“听说西域产草棉,只是中原不多见,原来此地也产。听说草棉可织布,胜过麻布,不知是也不是。如果有此物,各种麻类便可不种了。怪不得提举说起种的作物,并没有火麻。”</p>

棉布取代的不是丝绸,两者生产和市场不重合。棉布所取代的是各种麻布。自棉布盛行,麻布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襄州、随州一带的麻是黄、白、火三种,一般百姓衣物的主要原料。</p>

棉花已经在唐州试种了两年,杜中宵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仅仅留种一代,就发生了很多变异,与上一年的棉花并不相同。质量也不如印象中的,纤维不够长,不够坚韧,比织麻布复杂一些。颜色不够鲜艳,不够洁白,只能染成深色的布。甚至出现了彩色棉花,多种颜色,不过不鲜艳,看起来灰扑扑的。</p>

农作物品种的选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有意进行培育,经历时间漫长。草棉从西域引种到襄邓一带,气候和地理条件发生了许多变化,必须进行重新选育。杜中宵原以为,只要按照平常方法,很快就可以大规模推广,甚至营田务发展起种植业来,现在看来过于乐观了。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不大可能得到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纺织业一时没有指望,只能先种着,到了冬天做棉袄也是好的,慢慢选种。</p>

襄州、邓州到汝州和许州一带,是气候南北过渡带,中间没有高山阻隔,变化平稳,天然适合各种地理、气候条件下植物品种的培育。不只是棉花,营田务统一组织,选了许多作物品种,在特设的试验田里培育。数年之后,将会有大量优良品种出现,甚至会改变从中原到荆湖的种植格局。</p>

这种事情,一靠持续不懈地努力,还要靠一定的运气。运气好了,一两年就能得到性状优良且遗传稳定的良种,运气不好,几十年也有可能。但这么多作物同时选种,可以肯定的是,十几年后会有一个良种的集中爆发期。有多少在杜中宵任期内出来,那就难说得很了。</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