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32节(2/2)

作者:安化军

风雨大宋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32节

布置完毕,让各军官各自到人去观察阵地,杜中宵对刘几道:“我们这么多火炮,对于契丹人来说这处谷地根本不适合作为战场。这里太过开阔,炮兵居高临下,仗根本就没法打。而且地形限制,十万大军根本就施展不开,只能分成几部,轮番来攻城。”</p>

刘几道:“契丹人哪里知道这些?我预计他们十万人来,最少会分出两三万四处劫掠,周边百里之内无人可以幸免。他们也想得到,唐龙镇小城,我军不可能三万人缩在城内,必然城外作战。”</p>

杜中宵点了点头:“不错,这是依常理来说。三万大军在这里,按理说该当保卫周边安全,一二十里内选几个要地,分开与契丹人作战。不过我们来得太过匆忙,一切都不来及,只能在这里决一死战。如果契丹人知道我们的主阵地是炮,该当从外边开始,一个炮位一个炮位争夺,最后逼近军城。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打过,契丹人也不可能知道,就看耶律宗真敢不敢以身犯险了。”</p>

姚守信提起之前,杜中宵没向这个方向想,都是一切以军事常识推论。契丹兵前来,应该在北边十里外扎营,而后与宋军争夺外围阵地,夺取附近高地的炮兵阵地,才敢攻到城下。这样一仗旷日持久,十万大军被拖在这里,很可能会被后续宋军援兵包了饺子。</p>

耶律宗真身为一国君主,突然带兵南下,肯定不是这样想的。攻不下唐龙镇他应该想得到,也不会在这里死磕。打几场胜仗,找回面子,大军便该离去。</p>

刚得到消息时,杜中宵也感到疑惑,契丹大军怎么突然再次前来进攻。想了一夜,终于想明白,对于契丹人来说,得到唐龙镇最好,得不到也要有其他的收获。小胜几场,而后大军转向东渡黄河,夺下相对好打的偏头寨,沿路夺陈家谷口,北上回朔州。从朔州回上京,都是大路,而且补给方便。</p>

契丹此次攻党项,缴获的财物牛羊人口不少,返回的速度太慢,精锐军队等不起。耶律宗真突然分兵南下,因耶律重元兵败脑羞成怒的成分有,但也不是无脑来攻。更可能的,是契丹本已决定分兵,耶律宗真顺便来唐龙镇一趟。十万对三万,总能胜几仗,找回面子,对党项和西北小国有话说。</p>

自大宋立国,与中原隔绝已久的西北几个小国,很快承认了宋朝的地位,纷纷派使朝贡。直到高梁河一战,宋大败于契丹,西北势力的态度改变,以契丹为主,两面称臣。大败于宋朝,损失虽然不大,但对于周围势力的态度很重要,契丹也要考虑。就跟前几次契丹攻党项,明明败了,却向宋朝报捷是同样的道理。两大国交战,不只是双方的事,还要打给其他的势力看。</p>

除了唐龙镇外,这一路上还有另外一个要地,就是陈家谷口。那里虽是个军寨,却扼守着自朔州绕击代州雁门关后的要道。耶律重元来唐龙镇,本来的计划就是夺唐龙镇后,占领陈家谷口回朔州。唐龙镇夺不下,偏头寨到陈家谷口的百里之地,契丹还是要占住。占了那里,雁门关重要性就下降了。</p>

看着城外在寒风中一片荒凉,想起以前自己在这里的日子,杜中宵暗叹了口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没想到自己建的这处繁华城池,数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p>

回到衙门,杜中宵、石全彬和刘几三人坐在一起,商量着几日后的战事。</p>

石全彬道:“游骑来报,契丹国主的中军与前锋一直在一起,丝毫没有分开的迹象。如此一来,很可能契丹大军一到,他就会来到阵前——”</p>

刘几道:“如果真是如此,那就不需说了,有多少炮弹,尽管砸他身上去!”</p>

石全彬十分兴奋:“我刚才又去催了李复圭,保德军有多少物资,全部都运到唐龙镇来。前次大胜之后,发回民户的大车骡马,再征回来了,允诺给民户赏钱。只要此次大胜,毙契丹国主于城下,多少钱朝廷都愿拿出来!灭契丹国主于此,幽云也不是不敢想!”</p>

杜中宵摇了摇头:“灭契丹国主于此,现在也不能打幽云的主意。契丹国主长子燕王洪基,以契丹兵马大元帅判南京析津府,皇太弟吴王重元则判南京大同府。先前洪基未长成时,契丹国主曾有言,身后传皇位于重元。这几年虽然明显有意传位于洪基,但却尚未立基为太子。耶律重元是皇太弟,耶律洪基为长子,却未立为太子,一守幽州,一守云州。你们说,若是毙契丹国主于城下,契丹会发生什么?”</p>

石全彬和刘几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内乱?!”</p>

杜中宵点了点头:“那是必然。哪怕重元和洪基无意为皇位相争,手下也会打起来。契丹向来是皇族和后族共治,其太后因为欲立重元废宗真,被圈禁多年,最近几年才再重树威仪。耶律重元后边是契丹后族,耶律洪基后边是契丹皇族,有太后在那里,耶律洪基想登基谈何容易?而如果耶律重元继位,则契丹皇族岂肯答应?好不容易父死子继成为制度,重元继位,则后族重新掌握大权,皇族岂会引颈受戮!”</p>

契丹的后族一向强势,最近几代,父死子继成为了制度,皇族才真正占据优势。以前,若是皇帝早亡,父死子继又不是惯例,太后对继位者有巨大的权力,实际后族和皇族轮流掌权。现在的太后萧耨斤就是因为要废宗真,立重元为帝,而阴谋为乱,才曾经被圈禁过。宗真突然没了,占据上京的太后,占据幽州的耶律洪基,占据云州的耶律重元,哪方占优势可不好说。</p>

契丹与中原不同,中原的皇后太后不是来自于固定的一家一族,契丹则是皇族耶律必定与后族萧氏联姻,地位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皇帝年幼的时候,刘太后称制,两国有些相似。两国的使节,都是太后和皇帝各自派出,地位并无高下。刘太后薨,契丹依然有皇帝和太后两拨使节,宋使契丹,同样是两拨使节,各自贺皇帝和太后。</p>

澶州之盟,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国礼之中,其实杂有亲戚之礼,刘太后当政时特别明显。说起来有意思的是,宋朝的太后姓刘,而契丹皇族耶律氏的汉姓也是刘。刘姓不常用,却是他们自己选的。</p>

这种局面,如果毙了耶律宗真,契丹怎么可能不内乱?耶律洪基有皇族支持,耶律重元则肯定会得到太后支持,他们两人不想争,下面的人也非争不可。</p>

听杜中宵说完,刘几和石全彬默默点头,心中咚咚直跳。本来想的,毙了契丹皇帝好大军功,却没想到后边牵扯如此之广。如果契丹内乱,宋朝的优势就大了许多。</p>

杜中宵道:“只是现在不知,契丹国主此来,是带了哪些兵马。他带的必然是斡鲁朵亲卫,却不知到底是哪几宫,部署分属皇族还是后族。这一战予以重大打击,后直接影响契丹皇族和皇族的兵力。”</p>

斡鲁朵是契丹的最基本的军政制度,是属于皇帝的军政合一集团,每亲征,随扈左右。耶律宗真必然带了精锐,但其中哪些是皇族宫帐,哪些是后族宫帐,游骑可查探不出来。如果皇族力量大减,加上太后在上京,耶律重元就会占据优势。</p>

听了杜中宵分析,刘几道:“待制意思,我们只要毙了契丹国主,纵契丹兵马离去为好?”</p>

杜中宵摇头:“这怎么可以?敌兴大军前来,胜了岂有轻易放走的道理?如果真能毙契丹国主于城下,敌军崩溃,那就全军出击,追上多少灭多少。只是记住,不要攻击云州,免出意外。”</p>

石全彬道:“那我们向哪里追?契丹兵要么东逃,要么北返。”</p>

杜中宵道:“河曲数州!真如我们所愿,那就一切不管,全军出击,夺河曲之地!夺了河曲,大军抵阴山之下,不管是契丹还是党项,就成了我们案板上的鱼肉了!”</p>

河曲是后世说的河套的一部分,范围稍有不同,主要是黄河大拐弯形成的“几”字形范围。这一带数州之地,嵌入契丹和党项之间。占了这里,就隔绝了契丹和党项,两国不再接壤。对党项,沿黄河可以绕击贺兰山,直逼京城兴元府。对契丹,向南威胁西京大同府,向北接壤鞑靼诸部。</p>

三面受敌,本来是个险地。但现在铁路修到了保德军,向北延伸到东胜州并不难,有了强大国力的支撑,就成了可以三面出击的地方。有了军力和国力,险地不险,反而成了反制各方的要地。</p>

说到这里,杜中宵想起在幽州的耶律洪基,心中一笑。这位在小说中可是很出名,一副英明神武的样子。不知道他这次能不能化险为夷,遇上一位来自中原出身后族的大侠。不过以皇族和后族的矛盾,真遇上了,也不会脑子坏了封他为北院大王。</p>

第269章 毙敌城外</p>

“无敌霹雳车?”看着城外的契丹兵士用大木搭起一个巨大的架子,最后装了一门炮进去,竟然还能向前推动,杜中宵不由喃喃自语。</p>

刘几听了,急忙上前观看,道:“待制说的不错,这不就是郭知监一直要做的无敌霹雳车?大军临行的时候,经过叶县,郭知监还特意上车,跟我说起来着。那车好是真好,用来攻城,简直无往不破。可就是难以运输,行起来动为动就坏,实在难用。不想契丹人也这样想,用巨木蒙皮,保护火炮。”</p>

杜中宵从来不否认郭谘制的无敌霹雳车的好处,但实在前线用不了,不然他怎么也会带几台来。不说用起来的麻烦事,现在的车,连铁路都无法运输,非要拆散了,到了地方重新组装不可。不管党项还是契丹,火器都非常少见,哪里用到那种东西?慢慢改善,说不定十几年后会用到呢。</p>

思路很常见,关键是怎么做到。耶律重元攻唐龙镇,火炮无法轰到城墙,显然耶律宗真听说了,还想出来了对应的办法。就地取材,用几层大木,搭一个巨大的架子,攻城火炮藏在里面,用人力一点一点推到城墙附近。原理跟轒轀、巢车类似,中国战争史几千年,这些器具从从皆知。</p>

看契丹士卒推着炮车过了小河,杜中宵对刘几道:“命城头炮兵,对着那霹雳车打上几炮看看。”</p>

刘几应诺,命城头的炮兵装药填弹,对着契丹炮兵发炮。发了五六炮,才打到炮车,竟然没有把炮车打烂,只是崩出了碎木屑,让杜中宵惊奇不已。契丹人显然费了心思,大木的捆绑手法很特别,而且不是只有一层,一般的火炮根本打不坏。</p>

挥手让炮手停下,杜中宵心惊不已。火炮才出现几年,实战更少,就能想出这个办法来,显然不能跟历史经验简单比较。国力强盛的东方大国,加上悠久的战争经验,不会历史那样曲折,发展速度或许会非常快。欧洲战争虽多,但很长时间都是小国间的战争,武器发展速度并不快。等到他们国力上来,很快进入工业化,战争的面目一变再变,一二十年就完全成了另一个模样。稍微适应慢一点,就跟不上发展的潮流。如果跟契丹长期对峙,契丹技术突破,可能很快就进入炮战时代,无敌霹雳车真要上战场了。</p>

一门用巨木保护起来的炮车,要数百人推动,防护刚好能抗住普通火炮的攻击。当然,这个样子无法对唐龙镇形成威胁。轰开城墙不易,还要面对城头炮火攻击,更不要说不远处还有重炮。不过,这个方法是一个发展方向。兵力占优,真改成铁板包裹,后面用人力推,城上也没有办法。</p>

看契丹士卒依然在城外伐木制车,刘几对杜中宵道:“提举,要不要集中炮火,把契丹人的这些霹雳车打掉?他们离得近了,发炮对城墙总有威害。”</p>

杜中宵摆了摆手道:“不必。命令城头准备,等契丹士卒再向前推车时,对着动的车开炮。车停下来,可以用楔块,或者直接卸掉轮子,令车不动。他们动时,正是上坡,被击中后面的人挡不住车下滑。”</p>

刘几点头,命传令兵装药填弹,各自准备,听军令开炮。</p>

契丹人摆出这副架式,显然有备而来,杜中宵还想着,耶律宗真前来呢。准备这么精细,主帅不前来看一眼,岂不可惜?只要耶律宗真进了山谷,就由不得他跑掉了。</p>

姚守手持望远镜,时时注视着谷中的契丹兵马,不时看一看城头。谷中契丹前锋不知是谁,阵容极是整齐,一切皆井井有条。契丹国主亲来,先锋必然不是普通人物。</p>

杜中宵约定,姚守信这里密细注意谷中契丹动向,如果耶律宗真到来,城头旗帜为号,对准了一齐开炮。皇帝的仪礼浩大,服饰特殊,只要宗真到了,必然被盯住。</p>

萧阿剌踩着地上的碎冰,看着士卒捆扎新的炮车,准备推过小河,心中焦躁。此次南下,他总觉得不妥,奈何多次劝谏,耶律宗真就是不听。虽然已经说好不执着于唐龙镇,攻上几天,若是不下契丹就全军东向。夺了偏头寨和陈家谷口,有这两处战略要地,也足可夸耀了。但唐龙镇这里的地形,着实是险恶了些。军城在高地,仰攻困难。周边的小山上,都有宋军旗帜,显然占住了,不知打的什么主意。</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