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37节
杜中宵看着此人,猛地想起来,道:“你是当年在火山军卖马的藏才族小王子?”</p>
王普高兴地道:“原来经略还记得小的!三年前,家父不幸去世,我家了本部的首领之位。这些年一直专心养马,只是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族里日子过得不易。经略相公回来,小的急忙来见。如果能再像那几年一样做生意,就非常好了!”</p>
杜中宵吩咐落座,上了茶来,对王普道:“你来找我,只为了做生意么?”</p>
王普愣住,道:“小的是个生意人,自然一心想做好生意。——当然,来见经略,除了此事,此次专门来问候。到底在火山军数面之缘,经略现在一路之帅,若有什么好事,关照一番。”</p>
杜中宵喝了口茶,道:“这些日子朝廷正在严办以汉人为奴,你那里没有?”</p>
王普摇头:“现在没有了。经略来之前,我族里也有七八个汉人,他们有的帮我做生意,有的帮我记账,还有人教我学汉话,识汉字。都是我雇了人做事,并不是奴婢。经略一来,说不许以汉人为奴,我就把人送到县衙去了。说起来,当时还得了赏钱呢。”</p>
听了这话,杜中宵笑道:“你倒是乖巧,得些赏钱是应该的。”</p>
这些日子处置了那么多蕃落首领,王普还是第一个没有受到征处,还得了好处的。当年他在火山军卖马的时候,就一心做生意,与其他首领不同,最后终有个好结果。</p>
说些闲话,杜中宵对王普道:“你现在除了养马,族里还做些什么生意?”</p>
王普道:“前些年,见羊毛生意好做,我族里买了许多好羊。可惜唐龙镇那里难做生意,其他地方到火山军又不便利,许多羊毛卖不出去。”</p>
杜中宵点头:“好,好,你这才是个持家的,不与其他首领那样,作奸犯科——”</p>
王普听了连连摆手:“我虽是番人,却从不劫掠,都是安心养马养羊。只是自经略升迁,唐龙镇便就变了个样子,生意一天难似一天。最近两年尤苦,都不敢到那里去了。”</p>
杜中宵汉了口气:“辛苦你们了。那里是边疆之地,本来就不容易。现在不同了,周边全都在朝廷治下,不会再有那种事情。你只要安心做生意,以后许多好日子。对了,你的蕃部属哪个州县?”</p>
王普道:“小的隶振武县,族里一向都是在山间草地放牧牛羊为生,百年来都是如此。”</p>
振武就是唐朝时的振武节度使驻地,自丰州到大同府的门户,地理位置重要,现在归杨文广所部管辖。耶律重元称帝,与幽州的耶律洪基剑拔弩张,放充了外围很多地方,振武县的管辖范围很大。</p>
杜中宵听了点头,想了一会道:“经略司要在振武那里,设几处营田村庄。你若是愿意,可以带族人自成一处村庄。以后这一带,不许游牧,只许定牧,经略司会给你们补助。”</p>
王普道:“便如火山军的香布那样么?”</p>
杜中宵摇头:“官府不会强制,只看你自己心意。虽然建为村庄,你还是首领,不过要遵律法。”</p>
王普道:“香布现在是个大员外,能过那种日子十分好了,岂不强似山间放牧牛羊!”</p>
第6章 从河曲到河曲</p>
看着茫茫一片白雪覆盖的土地,离着不远冰封的黄河,王普对杜中宵道:“经略,就是这里?以前我曾经过此地,水草丰美。除了盐碱多些,饮水苦涩,这里倒是个好地方。”</p>
杜中宵道:“就是这里。你说的不错,这里有些斥卤,是好的牧场。经略司欲在这里设立定牧的村庄,靠近黄河的地方种粮食,这一带则用来放牧。你若是带着族人来此,经略司会出人帮着建房屋,修筑道路,架设桥梁。给你们划出来足够的牧地,放牧牛羊马匹。当然,赋税差役是免不了的。”</p>
王普道:“以前在振武县,我们蕃部难道能免了赋税差役?经略在火山军的时候,去种田的人家大多过上了好日子,比以前强得多了。”</p>
杜中宵点了点头,对王普甚是满意。他跟以前的香布有些像,没有沾染四处劫掠的风气,一心只想着过好日子。而比与香布比起来,更加愿意担责任,更加有魄力。香布到了火山军,很快就成了个乡下财主,族人各自生活,几年时间一个部族就散了。</p>
王普则愿意带着部族,自己赚钱,也分润给别人好处。当然,凝聚力太高是杜中宵不喜欢的,只是现在需要树立一个榜样,让其余的蕃部看一看,王普比香布更加合适。</p>
那一日与王普谈过,杜中宵随口问起,如果让他带着族人迁到东胜州来,同意不同意。本来杜中宵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王普连口答应。他们本就是游牧部族,只要有水草的地方,都可以安家。东胜州地处平原,紧靠黄河,比振武那里的丘陵地带强多了。更不要说振武偏远,搬来东胜州,做生意方便。</p>
这一带开发历史悠久,中唐以后,迁入了大部游牧民族。晚唐五代时军阀林立,不断攻伐,人口大规模减少。到契丹占领这里的时候,人口已经不多。一百余年间,除了在几个大城附近契丹迁来了汉人屯田,其余地方全成牧地。</p>
居住在这一带的以党项人为主,如王普的藏才族,其实也是党项一支。党项立国后,元昊曾经大规模招揽人口,加上契丹连续数年征伐党项,近几年人口再次缩减。大如东胜州,现在也只有五百多户汉人种田,辖下二十多个蕃部,一千余帐。</p>
从东胜州到丰州数百里地,全部汉人约不足两千户,蕃落不足五千帐。其中的汉人,是契丹从幽州迁过来的,大军北撤紧急,没有把这些人带走。最近因为大案牵连,杜中宵杀伐过重,再次出现了番人逃亡潮。等到事情结束,河曲路还不知道能剩下多少人口。</p>
到了这里,才知道契丹和党项作战时,为什么不以首级计战功。对他们来说,人口就是财富,活人才有价值,首级没有用处。大片空地,有人就可以创造财富。</p>
杜中宵要营田,自然选择在大城周围,形成人口聚集区。这里跟京西路不一样,出了州城,外面就是大片闲田,根本不需要到偏僻的地方去。一些战略要地,如振武、开德等地,没有必要营田,直接驻军即可。现在不比以前,有铁路可以运送物资,军队不需要粮食自给自足。</p>
王普同意,杜中宵便带着他来看看选定的营田之地。这里正处黄河岸边,冲积平原,虽然盐碱重了一些,只要引来黄河水,就能种出粮食。定牧村庄在外围,向里则是农业村庄。</p>
扒开几个地方的积雪看过,王普回来对杜中宵道:“经略,这里极是好地方!若是朝廷相帮,小的愿带族人迁来此处,为本州治下之民。我们虽然放牧,修桥铺路还是会的,并不会过于依赖朝廷。”</p>
杜中宵道:“你们来就好。我在火山军的时候也曾营田,你是知道的,必然不会亏待。”</p>
说完,杜中宵指着北边道:“选在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好处。向北二十里外,盛产煤炭,而且极易开采。以后通了铁路,要靠那里的煤炭烧火车,这里以后必然繁荣起来。”</p>
王普道:“小的也听说,大宋境内有一种火车,跑在铁铺就的路上,极是飞速。一昼夜间就可以行千里,而且不需草料,不需歇息。可惜如此神奇之物,只是听说,却无缘得见。”</p>
杜中宵道:“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看见了。有了火车,中原的物资很容易就运到这里,你的牛羊也很容易卖到中原去,不用再跑唐龙镇了。”</p>
王普听了有些神往,想象不出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过了一会,问道:“经略,这里以后会跟中原一样吗?听说中原繁华异常,待上人摩肩接踵,市面上卖什么的都有。以前唐龙镇虽然繁华,与中原一起就不算什么了,只能算是小城。”</p>
杜中宵道:“通了火车之后,这里是要地,当然比唐龙镇热闹得多。”</p>
这里的地理条件限制,支撑不了太多的人口,当然不能跟中原地区比。但有水有土地,几个大城还是没有问题。秦汉时这里曾繁华如关中,并不是什么塞外苦寒之地。</p>
有了铁路,这里大规模开荒种地的必要性不大,粮食从中原运来就好。营田务开荒种地,主要在水源方便的地方。趁着现在人口少,多种树养草恢复生态。两大优势产业,一个自然是羊毛,有了火山军完善的产业链,可以大规模发展。另一个,自然就是煤炭了。</p>
到了之后,杜中宵粗略地勘查了一番。离着这里不远的地方,就有大量露天煤矿,只是那一带荒无人烟,没有人开发利用罢了。东胜州发展起来,可以从那里挖煤,作为一处重要的煤碳基地。</p>
一个多月时间,经略司基本掌握了本地的情况,人少地多远超出了杜中宵的预计。这一带的人口只有秦汉极盛时的十分之一不到,要想发展,极需大量人口流入。从中原迁汉民不容易,即使有朝廷统一组织,也难以找到大量愿意迁徒的民户。在京西路营田,杜中宵是用裁下来的厢军,现在哪里找去?</p>
番户人口虽然也不多,聊胜于无,只要愿编户齐民,一样可入营田务。</p>
回去的路上,到了黄河边,王普停住马,道:“两百年前,我的先祖是从西边迁来,到现在也有数代人了。听说来的地方,也叫河曲,我却不知道在哪里。”</p>
杜中宵道:“你们迁来的河曲,是在黄河上游,现在吐蕃人居住。唐时吐蕃强盛,你们党项、吐谷浑诸族,被吐蕃人攻打,大唐把你们迁来这里安置。莫要学西边夏国的拓跋家,你们危难之时,中原王朝给你们土地,建立新家。中原一没落,就反客为主,图谋中原。你们如果连这里都立不住脚,以后恐怕就没有地方安置了。安心过日子,好生报效朝廷,才能长久。”</p>
党项和吐谷浑是被吐蕃赶得无家可归时,唐朝内迁他们来到这里。晚唐五代,中原没落,这些人成一方之雄,甚致反叛立国。等到北方的铁骑横扫中原及周边,这些民族就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本来就不属于这里,狂风刮过,自然留不下痕迹。狂悖如李元昊,不过昙花一现。忠如杨家将,则可以千年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