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67节(1/2)

作者:安化军

风雨大宋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67节

王普连连点头,一一记下。旁边就是商场,采购方便,倒不怕汤里用的料多。</p>

杜中宵指着菜又道:“你这里的菜,大块的肉,用料扎实,自然是好的。只是太过单调,缺了菜蔬点缀。比如煮的大块肉,旁边要有凉菜,吃到嘴里才有好味道。”</p>

王普道:“依相公所说,吃这样的肉,应该有凉菜才是最好。可凉菜小的不会做啊!”</p>

杜中宵摇了摇头:“不只你不会做,胜州城里就没有真正会做的。最会做凉菜的,其实是以前军中的厨子。以前在随州时,军中会做各种凉菜、咸菜,以备冬天菜少时食用。”</p>

王普听了,不由喜道:“既是如此,就好办了。前些天在我的庄子旁边,来了几户营田的人家,就是从军中除役的。听他们说不喜京西路的庄子,愿意留在河曲路。其中一个,在军中时就做菜呢!”</p>

“有这种事?那就是你的福气了!不管是请他来帮你,还是向他学做菜的手艺,你这店铺很难亏钱了!”旧的营田厢军改军号,还有许多兵员除役,并不是全部的人回到京西路,有一部分留了下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觉得这里更好,把家人接了来在这里营田。经略司给了他们支持,以比一般百姓更优惠的条件,把他们安顿在胜州的周围。</p>

营田厢军时代,火食就比此时的禁军还好。不但是舍得花钱,而且改成了集体用餐制度,有专门的炊事人员。这些人都经过培训学习,做得或许不精致,但最少味道不让人觉得难吃。特别是杜中宵重点推广的几样花色,如肉汤、咸菜、包子、饺子等,都格外拿手。有这几样,王普的饭馆就开起来了。</p>

这不是什么高档酒楼,只要味道过得去,用料扎实,价格实惠,就足以生存。真正的大酒楼,如对面的胜州官酒楼,标志是要有园林,园林里的阁子才是高档地方。</p>

王普吩咐小厮上了瓜果,权做蔬菜,陪着杜中宵饮酒说些闲话。</p>

饮了几杯酒,王普对杜中宵道:“相公,那边演的戏纵然在京中看过,再看一遍又何妨?看戏多么热闹!又能解闷。小的是店里实在忙不开,不然也过去看的。”</p>

杜中宵扶着手里的杯子,沉默了一会,道:“我不想再看一遍,是因为你只是看客,而我却是戏中人。戏中人,看别人演自己,实际上看到的是另一个人,看着还有什么趣味?”</p>

王普道:“相公说的是刚才演的艳段么?小的远远看着,看不清楚,只觉得几个人甚是热闹。原来上面演的是相公,怪不得看不下去。”</p>

杜中宵摇了摇头:“他们上面当然演的不是我,只是与我有关而已。河曲路一战,拓地千里,为前所未有之大胜,此战当会流传民间。说起此战,想来不会不提起我。”</p>

王普听了笑道:“那是自然!相公是河曲路帅臣,带着兵打下来的地方,哪个敢辱没!”</p>

杜中宵道:“是啊,是我带兵打下来的,我知道是怎么打下来的。可戏台上,就不会如此了。演戏的人会按着他们自己想的样子,或者别人想看的样子,编一个故事,放一个帅臣到这故事里。那个故事里的河曲路经略应该是好人,有各种样子,却应该不会是我的样子。”</p>

王普只是笑。杜中宵也懒得再说,说也说不明白。</p>

其实何止是戏台,这个故事如果流传下去,各种各样的题材,都会如此。甚至载诸史册,都会是另一个故事。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不太对,小姑娘再怎么打扮,总还有那份天真美丽。很多记载的历史,比作女人,甚至连半老徐娘都不是,脂粉比城墙还厚,早已没了本来模样。</p>

今天的戏,杜中宵看着不舒服。当然他不会去怪谁,那是百姓们对自己,对这支军队,对这一战的理解。时代风云变换,他们自然会有另一种理解。</p>

杜中宵觉得不舒服,是突然认识到,自己已经作为一个角色,被搬到了历史舞台上。这个角色有许多面目,许多神情,可演员并不是自己。在历史的舞台上,河曲路经略使只是一个角色,会由各种各样的演员演出各种样子来。甚至还会在脸上画上各种符号,这次是黑脸,下次是白脸,还有可能是花脸。历史上的角色就这样被各种各样的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带着符号搬上舞台,演出一台大戏。</p>

戏台前的包拯,被后人搬上舞台,不知演了多少出戏,可惟独没有他自己。要说包拯的人,要正儿八经研究他的人,先要说的,就是其实历史上的包拯不是戏台上的样子,其实如何如何。然而,其实他们说出来的,只是与戏台上不同的样子,依然不是包拯。</p>

历史不是小姑娘,历史留下了舞台上的一个一个角色,任由后世的人去打扮,去评说。一部分人演戏,一部分人观看,一部分人点评,戏台上的角色与原来的人,早已经没了多少关联。</p>

杜中宵不想只留下一个角色给后人,更想留给后人一点自己的东西,让他们知道,自己本来是这个样子的。既不白盔白甲,也不手掂长枪,更不是羽扇纶巾。</p>

今天看了那场戏,听了那些曲,杜中宵突然无比地热切,希望有真正的艺术形式,配得上自己的这一场大战。不只是为了歌颂胜利,也为纪念,纪念这一段金戈铁马的岁月。</p>

杜中宵希望有一种曲子,真正表现出纵马疆场,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在这曲子中,有自己,有与自己共同战斗的人,填入壮志豪情,喜怒哀乐。</p>

第72章 一路向西</p>

六月底,党项割黑水城,向宋朝称臣议和。朝廷改唐龙镇为宁边县,河清军、金肃军改县,屈野河上游新筑平定县,俱隶胜州之下。在平定县和河州开榷场,与党项贸易。</p>

赵滋带属下一部移驻黑水城,娄博贝改为河州属下盐监。</p>

帅衙官厅,杜中宵吩咐赵滋落座,对他道:“黑水城远在河州千里之外,地接高昌国,不似河曲路其他地方可比。你军到那里,物资转运不便,一切困难,要早做打算。”</p>

赵滋叉手:“节帅放心,我带两千兵马到黑水城驻扎,再用两千人沿路运输粮草、火药枪弹,应该能够支撑。只是如此安排,河州兵马不多,只怕党项人不安分。”</p>

杜中宵笑道:“不必理会党项人,现在他们哪里有不安分的胆子!怎么也要过上两年,他们学着铸出些炮来,才敢打我们的主意。既然党项已献黑水城,各州要建的牢城军便就先停了。党项战俘修完到沙州的铁路后,全部移到河州,一路向西修铁路,修到黑水城去!”</p>

一边的包拯道:“经略,河州到黑水城一千余里,而且路上荒无人烟,这路可不容易修。”</p>

杜中宵道:“再是不容易,这路也要修起来。修到了黑水城,有了这条铁路,胡人从此不可能翻过阴山。修路再难,还能够比建长城更难?千年来长城都建了几道,我们修一条路算什么。到了秋天,胜州到河州的铁路修好,一切都可以沿路西运,其实并没有多难。”</p>

陈旭道:“用党项战俘修路,他们一旦生事,周边没有大军,只怕镇压不及。”</p>

“提举,党项战俘怎么会生事。他们每日里修路,虽然劳累了些,也并不比以前累多少。我们让他们吃饱喝足,多少人感激不尽,生怕放他们回去呢。可以允诺他们,只要到黑水城的路修好,便可以在河曲路安置。只要安分守己,数年之后放为良民。”</p>

包拯对陈旭道:“提举新到河曲路,不知这里的事情。这些党项人以前在军中,不要说辅兵,就连正兵,日常也是以大麦、青麻为食,粟米少见。那些辅兵,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吃过粟米。他们在沙州一带修路,我们给的是黄米饭,还有酱菜,人人吃饱。对于党项战俘来说,是以前想不到的好日子。”</p>

陈旭愣了一下,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p>

杜中宵道:“不需为此事担忧,只要粮食充足,便无大事。纵然有一些桀骜不驯之辈,看管的人痛下杀手就是了。铁路通到这里,几万人的口粮,终究是小事。”</p>

中原粮食不缺,更不要说还有江南的米麦供应。以前边疆缺粮,是运输成本太高,损耗太大。供应西北前线,以前连车都没有,多靠人背。一石运到前线,成本就要数石,甚至十几石,再加上运输损耗和损失,成本高昂。</p>

有了铁路之后,数千里外的粮食可以畅通无阻运来,容易多了。</p>

如果没有铁路,宋朝就是占了河曲路,能支撑两三万军队的粮草已是了不起。有了铁路,不但可以支撑十几万大军,还能养着数万战俘,几万户营田厢军和百姓,让他们吃饱穿暖。</p>

修铁路用的铁轨、枕木和铁钉等物资,都可以用火车运到,无非是其他地方暂时先不修路而已。</p>

听说要把铁路修到黑水城,赵滋道:“若是铁路通到那里,大军一日夜间就可以自河州到达,自然固若金汤。节帅,铁路修到了黑水城,进西域也不是难事。”</p>

杜中宵道:“先修好路再说。西域的事情,暂不要插手。哪怕有西域使节到黑水城找你,拉拉交情可以,其他的一概不准。就是两地贸易,也必须要朝廷允许才可以。高昌是契丹臣属,于阗则已经被喀喇汗国所灭,在西域一切都要谨慎。”</p>

包拯道:“经略意思,暂不与高昌贸易?可只要铁路一到黑水城,番商必然会从高昌国来。”</p>

杜中宵道:“暂不开榷场,不与西域做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凡是与中原贸易的胡商,必须到胜州来投书状。得经略司允许,才可以入专门区域,按规矩贸易。”</p>

说到这里,杜中宵对陈旭道:“胜州城里,贸易之地除了商场,还有一处地方,名为免税区。之所以这么叫,是外邦货物到了胜州,可以先进入到那里,不收税赋。胡商之间也可以互相贸易,只要货物不进入中原,不在本地贩卖,我们也不收税算。”</p>

陈旭问:“经略,为何如此?不收税算,岂不便宜了胡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