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94节
李复圭道:“依下官所知,现在的伊州并无商路,不然陈希明就不会同意留在京城了。现在西域的商人,北路是从高昌北上,沿契丹的上京路东来,在丰州南下入河州。南路是从约昌城到吐蕃诸部,进入秦州后入中原。如果铁路通到伊州,因为高昌和黑汗作战,南路商人到不了,只能看北路商人。”</p>
杜中宵道:“西域的商户到了胜州,都到金三那里聚齐。你有没有他的消息,愿不愿从走契丹改走伊州?铁路修到那里,这一路上,可是省了不少路费。”</p>
李复圭道:“依现在所知道的,金三约束西域商人,不改商路。伊州与高昌不和,两城之间甚少有商队,如果西域商人不改旧路,铁路修通了也是没用。”</p>
杜中宵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会,道:“金三为什么不愿改变旧路?”</p>
李复圭道:“依下官得到的消息,是他还要与契丹做生意,改了新路,契丹那里不好办。不过,下官认为,最重要的是,只要西域商人听他的,路费贵了,售价加高就是,他们少赚不了钱。”</p>
杜中宵听了笑笑:“打的好主意,路费贵,售价上收回来就是。只是,难道没有其他商人吗?”</p>
李复圭道:“西域的商队,是以粟特人为主。金三是粟特人,他说了话,商队违反的不多。”</p>
粟特人本在河中,唐时大量进入中原,如安禄山。安史之乱后,一部分逃回西域,一部分逐渐被汉化了。在西域,粟特人主要是做生意,还有书算等等职事,跟政权的关系很深。金三守着旧路,只怕也跟高昌有关系。回鹘人和粟特人,本就互相配合,是西域的统治阶级。</p>
杜中宵看着窗外,想着西域未来的局势,一时有些头痛。这是国际商路,与宋朝境内的商业活动不同,必须依赖国际上的商人。如果商人参与政治,很多事情十分麻烦。</p>
第143章 尉迟后人</p>
金三府里,几个员外团团围坐,一边喝茶,一边商量着事情。</p>
任员外道:“听说这一两个月内,铁路就要修到居延了。如果不走契丹上京道,改走伊州,而后到居延坐铁路,可是省不少路费,也省了时间。如此走,也少了契丹掣肘。”</p>
柳员外道:“话虽然不错,只是怕高昌不愿意如此。宋军占了居延后,高昌与契丹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而对宋军不理睬。商路改到伊州,可就不同,高昌就被宋军掐住了。”</p>
金三道:“柳员外这话说的有道理!从我们商人来说,当然是希望商路越短越好,路费越便宜就越好。只是,高昌国不同,他们先想的是自己存亡,之后才想能赚多少钱。商路过伊州,两地交通,对高昌来说太过危险。只要宋军增兵,高昌就危在旦夕了。是以他们反对改商路,只愿依旧路行商。”</p>
任员外道:“这种事情,高昌能够硬压得住吗?商人求利,当然是走尽量短的路。”</p>
金三叹了口气:“我们的货物,都是在高昌和北庭集结,不依他们,又能如何?只能是听高昌的吩咐,不然,哪里来的货源?此事只能暂时如此,以后就看各方造化吧。”</p>
任员外道:“话虽如此说,有伊州在那里,必然会有商人向那里运货,而后到居延坐铁路。这条路运费可是便宜得多,价钱必定便宜,走上京道还有钱赚吗?”</p>
金三道:“有什么办法?初期高昌必然看得紧,到伊州去谈何容易!就看宋军占了伊州之后,杜节帅的手段,能不能收了高昌。两国分立,不能商贾,我们做生意总要找能走的路。”</p>
任员外摇了摇头,不再说话。商人运货,有许多办法,金三如果不是跟高昌有关系,必然不会如此维护。大部分的西域商人,要依赖金三在河中的贸易网络,也无法违抗。</p>
柳员外道:“不过,宋人占了伊州,必然会向那里修铁路。他们修了铁路,自然希望商贾云集。我们的商路不走那里,会不会让宋人失望?以现在宋军之强,这可不是好事。”</p>
金三摇了摇头:“你们想的太多了。杜节帅初来河曲路时,契丹和党项都料不到他强盛如此,吃了大苦头,被宋军连连获胜。接下来,杜节帅的大军被拆得七零八落,早不复初来时的样子。据我所知,现在的宋军,当还需要再过几年,才能有当时战力。那个时候,知道谁来守河曲路。”</p>
任员外道:“现在河曲路的宋军,不如初来时的战斗力,此事不错。但经过一年整训,现在的战力也不可小视。最重要的,是铁路一旦修到居延,中原宋军可以源源不断到西域。不管是高昌还是黑汗,能够抵抗这样的大军?依我说,只要铁路修到伊州,高昌必然不会再如此。”</p>
金三道:“谁知道呢。反正我们在西域货物集结的地点,是高昌和北庭,只能服从高昌的安排。等到宋军强盛,高昌俯首,那时再去伊州不迟。”</p>
任员外摇了摇头:“就怕到那个时候已经迟了。西域有多少商人?有了机会,必然有其他的商队抓住。他们做得大了,还会允许其他人分一杯羹?”</p>
柳员外道:“现在的货物,都是金员外联系人,运到高昌。其他人哪里能有货源?”</p>
任员外摇了摇头,一副不怎么相信的样子。商人重利,只要有利息可图,怎么会没人贩运?现在是西域的商人贩货入中原的少,商路萧条,金三逞垄断之势。宋军一入西域,占领伊州,还愁没有商人向那里贩货?高昌在西域是大势力,面对宋朝和契丹,可什么不是。</p>
金三也不多说,只是吩咐众人,商路不可改变,否则难从河中得到货物。至于伊州本地商人,除了土产的瓜和葡萄,他们还有什么?瓜和葡萄,中原同样也产,值什么钱?</p>
杜中宵坐在院里的大树下,一边看书,一边拿了块香瓜在吃。这瓜河东路产的好吃,不知西域那里有没有,口味怎么样。</p>
田京进来,拱手道:“节帅,你一直寻找的于阗国的尉迟后人,有消息了!”</p>
杜中宵听了,一下站了起来,道:“怎么回事,你详细地说一说。现在铁路修到了居延,眼看着就要进入西域,此时尉迟家的人可是太重要了!”</p>
说完,让一边的卫士取了把交椅过来,让田京坐下详细说。</p>
田京道:“新近得来的消息,黑汗灭掉于阗国后,尉迟家的人便沦为奴隶,至今已几十年了。前些日子,一个从西域来的商人,说是尉迟家有人被卖到了西黑汗国,辗转进入了高昌,在一个商队下为奴。”</p>
杜中宵点了点头:“西域那里,动辄掠人为奴,此事倒是平常。数十年而不亡,也是他们命大。”</p>
田京道:“尉迟家到底是富贵人家,一千多年的王室,在西域总有人套他们的近乎。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凋零,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特别是谱系可查,确认是尉迟家之后的,那就更少了。现在说的这一家,上一代被卖到高昌商户,繁衍至今。今年二十余岁,商未婚配,孤身一人。”</p>
杜中宵听了,不由皱起眉头:“这样大的家族,怎么只是孤身一人?”</p>
田京道:“只是确认他的长辈,是原于阗国王室近支,国破之后被卖了几次,最后到了高昌国的这家商户手里。当时于阗灭国十余年,给他婚配,才留了后代下来。现在于阗灭国已经五十年,哪果不是节帅寻找,这位尉迟后人,只怕难以成家,尉迟家就此断绝了。”</p>
一千多年的王室,就此断绝不大可能。更可能的是,当时大多数人都被卖为奴,改了姓名。有的逃出魔掌的,自然更是改名换姓,以躲宰殃。真正流传下来的尉迟后人,就很少了。</p>
想了想,杜中宵道:“这个尉迟后人,现在在哪里?”</p>
田京道:“还在高昌国。此次来的胡商,有一个人跟那一家胡商是亲戚,是以知道。”</p>
杜中宵点了点头:“此事不宜声张。你给那个商人一些钱,让他立即回去,带着这个尉迟家的后人来胜州。只要见到人,必给重谢!此事重大,让他不要向外走露了风声。”</p>
田京点头应诺,小声问道:“节帅的意思,是要利用此人?”</p>
杜中宵道:“西域比不得的其他地方,势力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大军进驻,如果不想一直打下去,就要有个抓手。这一个人,就是我们进西域的抓手。有了他,很多事情都好办得多了!”</p>
第144章 先玩吧</p>
河曲路的八月,天已经很凉了,草木开始凋谢。天空中有苍鹰在飞翔,羊和鹿在地上吃草。</p>
尉迟三郎坐上火车,好奇地看着四周,对谢员外道:“这就是火车?员外先前说此物跑起来极是快捷,而且不吃粮草,不知什么样子。对了,火车是不是只能跑在铁路上?”</p>
谢员外有些不耐烦地道:“已经上了车,当然就该知道,这是火车了。火车配铁路,当然只能跑在铁路上。铁有多贵?不是为了跑火车,怎么舍得这样一铺万里之遥?”</p>
尉迟三郎转头看着窗外,熙熙攘攘上车下车的人群,口中喃喃道:“煞是奇怪,世上怎么有这种东西?什么人会想起来建这种东西?千里之遥,真能够一天一夜就到?”</p>
谢员外摇了摇头,也不理他,只是吩咐随从安排行礼。</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