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00节
杜中宵道:“契丹那边不要你管,自有杨文广。现在他大军五万,不过是守沙州和振武数个地方而已,还对付了不了契丹人吗?再者说了,耶律重元和洪基在儒州打了一年,分不出胜负,哪里有余力来进攻我们。有这个本事,他们就不会让河曲路出来了。”</p>
当时耶律仁先主动退让,一是因为契丹皇帝耶律宗真之死,二是两帝并立,时局不清。如果换成这个时候,耶律仁先必然不会那么痛快,总要打上一仗。不过,只要契丹还没有统一,就没有对宋朝动武的底气。这是国力决定的,也是杜中宵初入河曲路时打出来的结果。</p>
看看时候不早,杜中宵道:“你难得到胜州,便在这里住上两三日。今天夜里,我在后衙为你接风洗尘。再者,帅府诸将和胜州州衙的人,许多日子没在一起了,今日正好聚一聚。”</p>
贾逵拱手称是。他本来是狄青手下大将,从广西路回来之后,没有去秦凤路任职,而是到了河曲路来。麟府路自贾逵主管军马司,便就划到了河曲路,已经一年多。</p>
到了晚上,杜中宵在后衙摆酒,为贾逵的到来接风洗尘。今天胜州城中的官员几乎全部到了,人比较多,一时热闹非常。</p>
杜中宵领了酒,道:“铁路已经通到伊州了,朝廷进入西域是必然。这一条路,虽然修的时候一直是抢时间,并不如何精良,但朝廷却是花了大价钱的。花了钱,总要有东西,不能一无所获。可惜,西域的人不这么想。自两年多前顺化渡一战,西域到现在都没有派使节来,高昌也不许商队到伊州,一直是从契丹的上京道到胜州。这样怎么行呢?没有商队,铁路有什么用?现在看来,从高昌到胜州的商人,跟高昌还真是亲密无间。再过一两个月,我便带大军去伊州,打也要打出商路!”</p>
富弼道:“节帅,高昌的兵力有多少?赵滋和张岊十万大军,不知够也不够。”</p>
杜中宵道:“据得来的消息,高昌倾全国之兵,也不过三五万人而已。西域那里的地理,也不允许数十万人聚于一州之地,不然粮草无法保障。此次出十万大军,是怕黑汗与高昌联合。”</p>
包拯道:“高昌与黑汗已经打了近百年,没那么容易联合吧?这么容易,以前就不打了。”</p>
杜中宵道:“这些国家,与我们大宋不一样的。打打杀杀,生生死死,在他们眼里,并不是怎么重要的事。朝廷大军入西域,为了自身计,他们联合起来也不是什么怪事。铁路到了,多数万大军也没有什么,一战而定,省了以后的许多麻烦。——其实,我倒希望黑汗和高昌联合,大军集中于高昌,打完了西域也就平定了。以后花的,只是水磨功夫,不必打打杀杀了。”</p>
黑汗国分成几个部分,兄弟叔侄,关系非常复杂。东黑汗和西黑汗的关系就不融洽,现在如同两国一样。东汗内部,又分成几个兄弟,各据一方,能不能亲密联合也不好说。只是黑汗占据的地方富庶,又有经秦州到中原的商路,相对比高昌有钱。</p>
在西域打仗,地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路线不多,就那么几条商路,和商路上的一串城市。以高昌为界,一条是天山北边商路,除了北庭,其余大城全部在这条路上。另一条是天山南边商路,一直到疏勒后,又分成两条。一条翻葱岭入印度,或到波斯,另一条则向东入于阗。占西域,就是占领这两条商路。</p>
杜中宵的打算,是以伊州为根据地,全力进攻高昌。只要攻下高昌,天山北路的其余几城都不在话下,先打通天山北边商路。至于南边的路,那就是以后的水磨功夫,一点一点修铁路而已。</p>
第159章 大军西进</p>
天上下着雨,淅淅沥沥,一直不停。</p>
杜中宵对前来送行的陈希亮道:“我到西域几个月,这些日子,胜州事务便交给你。现在军政已经分离,军队事务不必你管,只要能管好胜州民政即可。”</p>
陈希亮点头称是,拱手道:“节帅早去早回,祝一切顺利!”</p>
杜中宵笑道:“此次出征西域,我虽然没有当年入河曲路时,那样雄心万丈,现在手中却有十万大军,不是那个时候可比。高昌一直不派使节称臣,只好打服他,没有办法的事。”</p>
说完,对另一边的包拯和陈旭道:“我走之后,河曲路的事务,暂交给二位了!”</p>
包拯拱手:“朝廷有命,节帅尽客去就是。本路事务,自有我和陈提举处分。西域虽大,却无多少可战之兵,节帅此去,只要一切小心,必然不会有失。”</p>
杜中宵道:“领兵作战,能够谨守本心,一直不失的有多少人?此去西域,只盼一切顺利,不求大胜,占住高昌即可。只要占领高昌,回鹘失了中心之地,分成几部就没什么了。”</p>
回鹘并不是多么稳固的国家政权,对下面分治,分成几个部分。东边是伊州,南边是焉耆,北边是北庭,西边则是彰八里和仰吉八里,最核心的就是高昌和交河州。这一带后世称为吐鲁番盆地,是此时高昌的核心地区,也是南北商路交汇的地方。</p>
丝绸之路起自汉朝,到唐朝是极盛时期,安史之乱后基本衰亡。现在黑汗商人通过吐蕃,进入秦州之后入中原,商队规模与唐时相比很小,对宋朝没有大的影响。随着海路兴盛,宋朝需要的外邦货物,多是通过海贸获得,对西域的丝绸之路基本没有需求了。</p>
陆上的丝绸之路兴盛的时候,沿路有各种强权国家,等到衰亡,这些势力也就衰落了。现在有了铁路,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货物贸易,与海路相比各有千秋。杜中宵并不知道,铁路修过去,西域的丝绸之路再次兴旺起来,能不能做到,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是觉得,现在的机会,就要去做。</p>
与众人拜别,杜中宵登上西去的火车,向河州而去。张岊所部的前锋已经出发,杜中宵带着帅府参谋人员,到河州与张岊会合,一路去伊州。此去伊州,十万大军齐出,进攻高昌。</p>
攻下高昌之后,要建一条铁路连接伊州,而后攻下彰八里和仰吉八里,开通商路。至于以后还要怎么办,杜中宵就不知道了,那时他应该已经离开河曲路。</p>
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甚至开始转凉。车窗外面,郁郁葱葱,在小雨中,让人误以为回到了在随州的日子。有牛群在悠闲地吃草,放牧的汉子躲在帐篷下,懒洋洋地跷着脚。</p>
富弼坐在杜中宵对面,看着外面的景色,道:“胜州这里,夏天时百花齐放,丝毫不似塞外荒芜的样子。如果人口足够多,牛羊遍地,到处栽满了稻麦桑田,还真是处好地方。”</p>
杜中宵道:“是啊,这里北有阴山阻挡冷风,又有黄河流过,确实是处好地方。”</p>
两个人说着话,火车过了河清军,一路向前,外面遍得荒凉起来。路两边的地上还有青草,只是非常稀疏,见不到什么牛羊。一路向西,越走越是荒凉。</p>
到了第二日,火车到了河州,张岊等人早早等在车站。迎了杜中宵等人下来,当天就过了黄河,到了对岸。知州在官酒楼为杜中宵等人接风,一夜无话,第二天就坐上了西去居延的火车。</p>
火车一出狼山,就不再见胜州那里的景色,路两边多是荒漠。虽然也有绿色,却不是绿茵遍地,而是杂着黄沙,断断续续地出现植被。</p>
杜中宵对富弼道:“这里就荒凉得紧了,连放牧都不容易。除了车站,数百里路不见人家。将来仗打完了,这里也不适合人住,想营田都无从营起。”</p>
富弼道:“正是因为如此,这一带虽然地势平坦,却没有村镇,没有部落。如果不是铁路,根本就不会有人来。去西域的铁路,其实还是走南线去的好。只是党项未平,无法修建。”</p>
杜中宵道:“如果走南路,就可惜了居延。那里正好位于河州到伊州的中间,水草丰美,没有铁路连接就成了死地。从中原到西域通了铁路,人口必然向铁路两边聚集,不再像从前一样了。”</p>
富弼道:“节帅说的也是。居延不但是东西要道,还是河西数郡到塞外去的路口,只是因为党项封了商路,才衰落下来。有了铁路之后,必然繁华。”</p>
这一段路极不好走,火车的速度较慢,直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居延。火车停稳,杜中宵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道:“这一路着实是长,非在居延歇两天,才能接着到伊州。此时大军还未集齐,在这里等两天也是对的。十万大军到伊州,不知高昌人会怎么看待。”</p>
张岊笑道:“兵马已经到了,他们怎么想已经不重要。伊州来的消息,赵将军已经命人重占了鬼谷口避风驿,派驻了兵马,高昌那里却依然没有动静。”</p>
富弼听了不由摇头:“这些边疆小国,真是不知想的什么。朝廷大军已到,要么打,赶快点集兵马起来。要么和,即时派使节前来。结果也不打也不和,就这么白白耗着!”</p>
杜中宵笑道:“副使,以前作战,最多一两万人,几百里就要走上近月时间。西域那里,地方广大人口稀少,大军作战想因粮于敌也做不到。以高昌的实力,等上几年实在算不了什么。只是没想到,现在有了铁路之后,一切都不同了。”</p>
几个人一边说着,一边下了火车,居延的守将等在外面,急忙上前相迎。</p>
杜中宵道:“经略使司还是留在车上,人员过来轮值即可。我们住到岸上去,好好休息一番,两天之后,大军向西行进。给赵滋书信,让他在伊州等待。”</p>
张岊应诺,自去安排,杜中宵随着居延守将一起,进了居延城。</p>
此时河州到居延的铁路,并没有向民间开放,运的全是军队,军站这里极其忙碌。李复圭先期到了这里,安排一切。河曲路经略副使张昇,则在铁路开通后,带人到伊州去了。</p>
十万大军,分布在绵延四千余里的铁路线上,几个重点地区,显得特别密集。由于没有威胁,赵滋所部留在居延的人很少,现在换成了张岊的部队。</p>
上次营田厢军由随州到河曲路,依靠的是地方铁路运送,坐在闷罐上一路行进。这次不同,整条铁路都是经略司资产,运输格外忙碌。不同的军队,带着各种武器,依次在车站集结。</p>
杜中宵和富弼看了一会,道:“此次进西域,没有带着重炮,想想还有些可惜。如果有重炮,西域的城池有什么用处?重炮轰上几轮,城墙就该垮了。没有重炮,攻城就要费些力气。”</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