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73节(1/2)

作者:安化军

风雨大宋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73节

其实宋军是怕出兵后,耶律洪基和重元迫于压力,迅速和解,反而不利。现在重元已灭,地盘都是从契丹抢下来的,才决定出兵。夺的都是大同府外面的边边角角,当然重要,却远不如大同府重要。</p>

耶律洪基沉声道:“不管宋人的意图是什么,如此抢夺州县,如何了得?看来不打一场,是不能让宋军住手了!北边山中道路崎岖,进军不便,南边又有宋朝朔州大军,一时不方便北去。还是先带大军南下,夺回朔州,</p>

再北上击败杨文广!”</p>

耶律乙辛拱手:“陛下英明!宋人步步紧逼,若不能击退他们,以后必为大患!只要南下夺回了朔州,其余各路宋军必然退去。宋人是看取了朔州,我们却派使节去交涉,过于软弱,才会越演越烈!”</p>

其余大臣本想劝一劝,见耶律乙辛这么说,才不好再出口。</p>

耶律洪基此次带四十万大军前来,占了大同府后,又收编了重元的近二十万大军,所部六十万,正是兵力强劲的时候。当然,六十万大军只是个数字,实际真能上前线的,只有二十万人左右。其余的四十万人多是后勤杂务之流,并不是冲锋陷阵的人马。</p>

此时南京道和西京道,一二十州的百姓都被证调为民夫,民间储蓄被发掘一空,支撑前线大军。契丹大军已经支持不了多久,最多两三个月,就必须退去。不然燕云十六州,就被这些人吃没了。</p>

朔州,庞籍和赵滋、贾逵三人坐在官厅里,商量前线战事。</p>

庞籍道:“新得杨文广所部消息,已带大军攻占德州,正向白水泺而去。如果不出意外,契丹必然恼怒,只怕不会等使节回去,就要跟我们打过。现在耶律洪基率大军在大同府驻扎,传言手下一共四十万大军,加上重元投降的二十万人,一共六十万人。”</p>

贾逵道:“大同府才多大地盘,哪里容得下这么多人马!”</p>

庞籍笑道:“这是耶律洪基在西京道的所有人马,分布于周边州县,数百里之内。全能上战场是不可能的,能够抽出精锐,有二三十万人,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契丹已经打了五年,虽然大多数时候是围绕一两州,前线只有数万战兵,损耗也是不小。此次洪基抱了必胜之心,征调了全国兵力,才凑足了这些人数。为了这四十万人,幽州及平州州县,甚至包括中京道一些地方,都是竭尽全力。到了现在,他们眼看着就要耽误一年,再不停战,只怕无法支撑。”</p>

赵滋道:“北地天气暖得晚,到三四月间,还能耕种,只是收成不能指望。”</p>

庞籍点了点头:“依着我估计,契丹大军在大同府还能支撑一个月,两月就非常困难。如果他们北上攻杨文广,道路崎岖不便,实在艰难。所以最可能的,是发大军来攻朔州。”</p>

赵滋搓了搓手:“我与贾太尉已经排开阵势,契丹兵来,就与他们好生战上场!”</p>

庞籍道:“你们依着地形,布置阵地,应该是占优势。但契丹兵力,是你们的数倍之多,一切都要谨慎。我们对契丹军了的长处,一是炮多,二是有枪。契丹军队本就是为攻大同府而来,听闻其军中带着有火炮,不可小视。虽然我们的炮强过契丹,也多过契丹,但他们有炮,这一仗就没那么容易。”</p>

贾逵道:“现在军中部置,是我部守灰河以西,包括马邑县城在内。阵地从西边山上,一直沿伸到灰河。赵滋所部则守灰河以东,背水而战,通过浮桥与我军相连。”</p>

赵滋道:“朔州在灰河以东,现在桃花水涨,灰河虽不宽阔,能够渡河的地方却不多。如果契丹大军绕过我们,沿着灰河以东南进,到最后不过钻进大山里去。不过灰河,就无法威胁朔州。而且前方有雁门关要地,本朝河东路的兵马,随时可以过来。”</p>

庞籍道:“若是如此,就是汉时的马邑之谋了。契丹人脑子不会如此糊涂,应该还是会集中兵力攻马邑。攻不下马邑,则一切无用。所以,此战的要害就是马邑,你们两部,死守住那里就是。还有,刘几大军在大同府以西的山中,兵锋前出,威逼怀仁,契丹总不能不顾及自己后路。”</p>

说到这里,庞籍指着地图,对两人道:“所以这一战,契丹必须调集所有战兵南下。大部与你们战于马邑,后方还要有大军守后路,在这里防刘几大军。”</p>

指着地图,庞籍轻敲着桌面,缓缓地道:“金沙滩!”</p>

金沙滩是怀仁县南边的地名,正对着山中出来的道路。这个地方在宋初非常有名,是当时宋朝和契丹争夺这一带的主战场,名将杨业就是战死在那里。</p>

契丹要来攻朔州,南下的道路虽然宽阔,却被桑干河的支流一分为二,狭窄的西边是其合适的南下线路。灰河虽不宽阔,对于大军来说,却是实际的阻隔。河上没有桥梁,一时之间也难找渡船,想要从河东岸迂回,时间上不允许。</p>

宋军的部置,就是在马邑堵住契丹大军。刘几则率军出金沙滩,抄契丹后路。刘几不需要把契丹军队包围,宋军的兵力不允许。他只要切断前方契丹军队的运粮线路,契丹军队就无法坚持下去。</p>

没有把全部兵力堆积于朔州,而是分成几路,是宋军不一样的地方。</p>

第134章 惧其不来</p>

崇政殿里,赵祯和一众大臣一起,围着看桌子上的朔州一战地形图。在杜中宵眼里,这副地图比较粗疏。毕间以前没有准备,现在的时间太紧,绘不出详细地图。便在赵祯眼里,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以前作战,哪里见过这种场面。都是依据前线奏折,众大臣侃侃而谈。</p>

杜中宵指着地图道:“最近桃花水涨,灰河除了上游过了陈家谷口,都不可涉水过河。庞籍早就命人收了河上全部的渡船,大同府到朔州的谷道虽宽,却被分成两部分。西侧较窄,是契丹进朔州应该走的道路。其要害,就是这里,马邑县城。”</p>

赵祯点了点头:“原来如此。赵滋和贾逵两军部置在这里,后方庞籍三万大军守城,是这个原因。”</p>

杜中宵道:“此战部置,大约如此。在马邑县城那里,灰河离着西边的山城较近,不能够部置大量军队,是贾逵所部三万余人防守。赵滋所部五万人,在灰河东岸,有浮桥通到西岸。契丹要攻赵滋,就必须从应州以上过河。打不败赵滋,就没有办法到河西岸去。就是打赢了,赵滋还有到西岸,把浮桥烧掉的退路。那样一来,契丹大军被隔在河东岸,与贾逵所部隔河对峙,这仗就不必打了。”</p>

文彦博道:“契丹大军在河东,可以驻扎些日子,重新制造渡船就是。”</p>

杜中宵道:“相公,契丹现在六十万大军在大同府。且不说这些人里有多人能战,最少他们是要吃饭的。契丹两帝争了五年,重元早就把大同府治下搜刮一空,这六十万人的口粮,都要从幽州运来。仅仅是运口粮,契丹能够支撑多久?庞籍和枢密院估计的差相不多,都认为这一战不会长久,大约是一个月左右。除去行军,除去布置,契丹哪里能够等到造渡船?”</p>

文彦博愣了一下,才发现自己没有考虑契丹的困难。两帝相争五年,这一次洪基兴灭国之兵,现在已是强弩之末。现实情况不允许洪基长时间作战,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战果。</p>

张广平道:“自两年之前,中京道的契丹人多不顺从太后,投到了洪基之下。从那时起,重元便就非常困难,对属下的盘剥很重。到了现在,大同府治下已经没有余力,再支撑四十万人。现在洪基所部的口粮,都是从幽州运来。幽州百姓,被迫服劳役,支撑不住了。”</p>

赵祯道:“契丹此次是兴举国之兵,再无余力。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现在看来,契丹南下,也只能一鼓作气,与我军战上一场而已。只要挡住他们,他们就只能退去。”</p>

杜中宵道:“陛下说的不错。所以此战的布置,是以贾逵所部当正面,侧面赵滋掩护。如果契丹不走灰河东岸,而是沿西岸进攻,则赵滋的炮兵,隔河帮助贾逵。”</p>

曾公亮道:“炮兵能打到灰河对岸?”</p>

杜中宵道:“灰河并不甚宽,火炮能打过去。如此一来,契丹能够进攻马邑的通道,实际只有不到五里。贾逵所部东部为县城,西部延伸到山上,早已经布置好阵地,专等契丹兵来。”</p>

参政宋庠道:“为何不紧守县城?出城防守,总是免不了与契丹大军短兵相接,不是上策。”</p>

杜中宵道:“贾逵三万余人,几乎带了所有火炮去马邑,小小县城哪里能够塞下?他军中用的是枪和炮,拉成长长一条线,正好发挥火力。”</p>

赵祯跟杜中宵学了几个月军事,眼力已非以前可比,点头道:“确实如此。小小县城,城头上面放不了几门炮,城里住不了几个兵,贾逵三万余人,不可能只守县城。若是守城,就该退回到朔州去。”</p>

杜中宵捧笏:“陛下明鉴。此次战事,如果契丹是沿灰河西岸而进,则贾逵是主力。赵滋所部除了从侧面支持外,还是贾逵所部的预备队。前线损伤过多,则由赵滋从浮桥派人过去,维持前线战力。”</p>

王尧臣沉吟道:“贾逵所部并不满员,只有三万余人,赵滋则齐装满员五万人。为何是让贾逵所部为主力,而不是让满员的赵滋去呢?”</p>

杜中宵道:“灰河和山地之间,只有五里路,贾逵三万余人已显拥挤,赵滋所部实在放不下。除了前线如此布置,后方还有庞相公所带三万的河东路兵马,守在朔州,以防意外。同时,若是契丹有兵马到后方骚扰,庞相公也可以派兵马剿灭。”</p>

众人点了点头,一起看着桌子上的地图。现在突然明白,杜中宵为什么早就定了,此次宋军只取朔州,而不顾及其他。朔州的地形决定了,周围打一场短时间的战事,防守非常有利。加上庞籍所部,宋军一共十一万人,已经把周围塞得满满当当,再容不下更多人马。所以刘几所部的五万大军,根本就没有向朔州方向去,而是留在了山里。</p>

契丹如果出兵沿灰河西岸进攻朔州,刘几前出,刚好威胁契丹后路。</p>

面对马邑的大军,契丹必须出动十万以上的大军,甚至就是全军出动二三十万人。这个时候,被刘几截断后路,就会非常危险。要防刘几,就要分出数万兵力,堵住各处山路。</p>

仔细看了地图,赵祯道:“此次枢密院布置得当,没有漏洞。若是洪基来攻,必无机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