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82节(2/2)

作者:安化军

风雨大宋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82节

上了酒来,赵祯举杯道:“今日第一支整训完的军队北上,换回河北禁军。此是天大的好事,用两三年时间,禁军全部整训一遍不是难事。且饮一杯,今日我们君臣说些闲话。”</p>

众臣饮了酒,一起谢恩。</p>

那边赵祯和几个翰林学士说些诗词文章,杜中宵与赵滋、杨文广等将领一起,说着闲话。</p>

喝了几杯酒,杜中宵对赵滋道:“此次窦舜卿北上,你觉得,现在的定远军如何?”</p>

赵滋道:“原来的定远军,我回京的时候,就全部拆散了。现在的军队,是后边重编,虽然也有旧人,但大多数是新召入。实话说,在我眼里,一时之间难以与旧军相比。”</p>

杨文广道:“你原来的旧军,自我们救唐龙镇,几乎是无战不与,立了无数军功,新编的如何能够相比?不过,我与窦舜卿谈起,现在的将士,训练严格,而且军中将领齐全,指挥极是通畅,也不是原来的禁军可以相比。他们这支军队,算是禁军整训完成之后了。”</p>

杜中宵点了点头:“不错,现在的禁军,难够整训成这个样子,就算合格了。能够两个多月整训完毕,是因为本来就整训过一次。虽然那次整训很多事情不尽如人意,但士卒大都严格训练,很多人是适合在新军中的。再加上这几年军校培养的人才,基层将领不缺。”</p>

赵滋道:“几个月的时间,也可以看出来,禁军整训就只能如此。按着河曲路大军的要求,是合实际的。没有几场大战,军队终究无法练成。”</p>

“是啊,军队是打仗的,不打仗终究是空中楼阁。”杜中宵点了点头。“禁军整训,换到沿边驻防之后,其实还有一段太平日子。如果将帅不注意,要想保证战斗力,也并不容易。”</p>

说完,杜中宵举杯,与两人饮了一杯酒。</p>

军队的战斗力,制度和装配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实战中锻炼。不经过实战,军队的战斗力就是空中楼阁,纸面上再好,也不能落到实处。杜中宵讲的,全军整训完毕之后,要立即与契丹进行大战,便就是这个原因。只有经过一场大战,整训过程中的想法才会落到实处。</p>

想起前世,不知道有多少国家的改革等国之大计,用那些理论高手操盘,大多效果不好。理论并不是真理,不是天然正确的,只是对正确经验的总结。只有结合实践,理论随着深入,才能够获得成功。不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只能做为教材,而不能指导实践。</p>

这么多年,重新整训编练过的禁军,战斗力都比不上当年杜中宵在随州练的营田厢军。这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那时候并没有理论,而是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后续的禁军,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达到当年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只能经过长时期的战争,才能够获得了。</p>

后苑饮宴比较随便,有愿意围在皇帝身边的,也有喜欢独处的,还有几个人围在一起自饮自乐。宫中礼仪这时失去效力,饮酒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每次不喝倒几个人,不会结束。</p>

杜中宵不习惯这种场合,也与赵祯身边的官员说不到一起,便与几位相熟的人一起喝酒。反正此时不会说什么政务,完全就是饮酒玩乐。</p>

几个人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说着最近整训中遇到的事情,倒也其乐融融。整训最难的,是原来禁军中的基层将领。他们大多就只有当兵这一项本事,除役之后生活无着,又有人不愿到两湖去营田,事情非常复杂。虽然说用教与练淘汰不符合的人员,实际执行起来,哪里有那么清清楚楚?</p>

第161章 两输户</p>

朱幽提着一块肉,拽开大步,向南走去。现在已经太阳高升,附近的草市要散了,趁着不太热,早早赶回家去,还能做些农活。走了百余步,一扭头,突然发现路边的一棵柳树下,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年人手拉着手,四目对视,如胶似漆。</p>

朱幽看了,心中暗笑。谁没有少年时候,少女会情郎,便就是这般。正要向前去,突然觉得那男的侧脸有些面熟。仔细看,原来此人认得,不是大哥家的二郎吗?</p>

想了一会,朱幽挪步到了路边,寻棵大树躲起来。二郎已经十八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有个心上人是好事。两人互相喜欢,后面省了许多事,不能打扰他们。</p>

靠在树干上,朱幽不时探头看看二人。见二人一直站在那里,好像粘住了一般,就是分不开,只好无奈地看着天空。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又没有几句话说,一见了面就舍不得分开。</p>

此时六月下旬,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不多时太阳升起来,火辣辣的,着实有些不好受。朱幽正要寻处阴凉地方,躲一躲暑气,却看见那边两人分开了。</p>

那少女一步三回头,向北去了。直到看不见影子了,二郎还站在树下,痴痴望着。</p>

朱幽回到路上,悄悄到了二郎跟前,突然道:“二郎,你在这里看什么呢?”</p>

二郎被吓了一跳,扭头看是三叔,忙道:“没有什么。今日这里草市,我来玩耍。走得累了,在这里歇一歇,并不等人。”</p>

朱幽心里暗笑,也不说破,道:“太阳升起来,天气热了,我们快回家去。”</p>

这里是雄州,水泽众多,地广人稀,一路上没有人户。走了五六里路,前边出现一个村落,有七八户人家,周边大树环绕。两只土狗站在村口,看着两人,气势十足。</p>

朱幽道:“天气热了,你到我家里歇一歇,等千后凉快了再走。我今天买了肉,陪我饮两杯酒。”</p>

二郎自然答应,随着朱幽进了村子。走过几户人家,到了村南一个处院落。三间草屋正房,前面院子围着篱笆,篱笆外面有一个菜园,还有一座小池塘。</p>

朱幽自己住在这村里,与大哥家的村子相隔三里路。他为人豪爽,好交游各路朋友,到现在三十岁了还没有娶妻。不与大哥家住在一起,也没有管束。</p>

进了院子,就在门旁边的一棵梧桐树下坐了下来。朱幽备了茶水,让二郎饮茶。</p>

喝了几杯茶,暑气退了,朱幽道:“刚才回来的时候,我见你与个小娘子在那里你侬我侬。那小娘子是什么人家?看起来模样甚是周正。”</p>

听了这话,二郎一口茶水差点吐出来,一下子红了脸。嗫嚅一会,不肯承认。</p>

朱幽笑道:“我都看在眼里,如何抵赖得了?那不娘子走了,你还站在那里望了好一会呢。只管告诉我,我去大哥讲一声,便替你定下亲事。”</p>

二郎叹了口气:“不瞒二叔,那小娘子姓秦,是河北一户人家的女儿。他家里也是寻常农户,一次草市,与我相遇。因为心中欢喜,时常在草市的时候来这里会面。”</p>

朱幽听了不由皱起眉头:“这可如何是好?朝廷不许我们与北地人通婚。你找这样的人家,以后可以难办。纵然你父母同意,朝廷也必然不依。”</p>

二郎听了,不由皱起眉头:“二叔说的是,我也正为此事发愁。最近想着,若是没有办法,不如让他们一家搬到河南来。这些日子,契丹正在抓人兴役,听说要修涿州城呢。”</p>

朱幽点了点头:“我听人说了,年初契丹在河东路吃了苦头,丢了朔州。为防朝廷,边境最近一直在修城。涿州正在北去大道上,契丹人自然要修。”</p>

二郎道:“是啊,她家里弟弟只有十一岁,若是兴役,阿爹必然被抓去,家里正为此愁苦。若是搬到河南来,我们不说,哪个知晓!”</p>

朱幽听了不由苦笑道:“傻孩子,这里是雄州,我们是两属户,有多少人家,衙门里清清楚楚,怎么会错漏?一时之间,此事办不得。”</p>

二郎听了不由苦着脸,端起杯喝茶。</p>

想了一会,朱幽道:“不过,你也不必为此伤心。我听人说,去年朝廷灭了党项,今年在河东路又败了契丹,朝廷的心气起来,又与契丹作战呢。到时占端一开,哪个还管这些事情!”</p>

二郎听了不由摇头:“二叔,我们这里几十年了,都是契丹人占上风,怎么会开战?便似我们这些两输户,太宗皇帝的时候免了税赋,契丹人立即征了,哪个说什么?”</p>

“你不懂的,现在不比以前了。朝廷的杜太尉,在随州练了几万人马,接连败了契丹几次,击毙了契丹国主,开拓了万里之遥的河曲路。杜太尉用兵如神,从无败绩,去年还灭了党项。现在杜太尉在朝廷做着枢密使,练了兵,岂能不来收复燕云?”</p>

朱幽说得兴起,举起茶杯,把杯里的茶一饮而尽。</p>

二郎是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少年,哪里听说过这些事情?听二叔说得热闹,便央他说给自己听。</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