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令到称帝!政治权力的失衡
在宁国的广袤大地上,宫廷那巍峨高耸的建筑宛如巨兽矗立,权力的斗争如无形的狂暴风暴,无时无刻不在席卷着朝堂的每一寸角落。岩松,这位长期稳坐内阁首辅之位的权臣,恰似一只盘踞在权力巅峰的巨蟒,其浓重的阴影如阴霾般笼罩着整个朝廷。</p>
岩松初入内阁之际,或许也曾胸怀为国为民的壮志抱负。然而,岁月的侵蚀和权力的诱惑,逐渐将他的初心消磨殆尽。他开始凭借手中的职权,肆无忌惮地排除异己。那些与他政见相左的官员,无论其才华何等出众,清廉之名如何令人尊崇,只要不入岩松的法眼,便会被他以种种阴狠手段打压、陷害。</p>
朝堂之上,每逢有重大决策需商议之时,岩松总是抢先发声,傲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蛮横地逼迫其他大臣附和。若有大臣胆敢提出异议,他便会当场翻脸,以凌厉尖刻的言辞加以驳斥,甚至在皇帝面前也毫无收敛之意。</p>
在一次关于边疆防务的激烈讨论中,皇帝朱厚提出了一种相对温和的策略,旨在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争端,避免战争引发的生灵涂炭。然而,岩松却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他声如洪钟,大声说道:“陛下,此等软弱之策,只会让敌国认为我国胆怯,应当果断出兵,以武力震慑。”他那充满傲慢与独断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震得梁柱似乎都微微颤抖。</p>
皇帝朱厚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当时并未发作。可此事却在他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怀疑与不满的种子。</p>
岩松的党羽如蛛网般遍布朝廷各个要害部门,从六部尚书到地方督抚,无不是他的亲信或者依附于他的势力。他们相互勾结,沆瀣一气,编织成了一个庞大且紧密的利益集团。</p>
吏部的官员任免,沦为了岩松党羽安插亲信的工具。那些真正具备真才实学之人,只因不愿向岩松靠拢,便被无情地弃置一旁;而那些阿谀奉承、毫无能力之辈,却能凭借与岩松的关系扶摇直上,平步青云。</p>
户部的财政大权被岩松牢牢把控。国家的税收、财政支出,皆要经过他的首肯。他肆意挪用公款,中饱私囊,致使国家财政亏空,民生建设停滞不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p>
刑部在岩松的操纵下,法律已然成为他铲除异己的凶器。对于他的党羽,即便犯下重罪,也能轻而易举地逃脱惩罚;而对于他的对头,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过错,也会被无限放大,遭受严酷至极的惩处。</p>
礼部本应是维护礼教、规范礼仪的庄严部门,却在岩松的肆意摆弄下,成为了他自我粉饰、歌功颂德的工具。各种奢华靡费的庆典、毫无意义的祭祀,耗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p>
兵部的军事决策也难逃岩松的横加干预。将领的任命、军队的调动,都需经过他的同意。诸多有能力的将领因不被岩松赏识而被闲置一旁,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受到严重削弱,边境防线岌岌可危。</p>
工部负责的工程建设,更是成为了岩松及其党羽疯狂敛财的便捷途径。工程预算被大幅虚报,工程质量却无人问津,众多公共设施在建成不久后便出现严重问题,民怨沸腾。</p>
随着岩松权力的持续膨胀,他甚至开始对皇帝的决策也敢于公然置喙。在一次关于国家税收改革的深入讨论中,皇帝朱厚经过长久的深思熟虑,提出了一套旨在减轻百姓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的周全方案。</p>
岩松却当场表示反对:“陛下,此举虽看似仁慈,但却会大大减少朝廷的收入,影响国家的正常运作。”他的语气强硬而坚决,全然没有将皇帝的权威放在眼中,仿佛他自己才是这天下的主宰。</p>
皇帝朱厚终于忍无可忍,他怒喝道:“朕乃一国之君,这天下之事,难道朕还做不得主?”他的声音响彻朝堂,愤怒的目光如利剑般射向岩松。</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