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耀兵长江(2/2)

作者:庚午1990

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第101章 耀兵长江

况且无论在哪个朝代,孝道以及对祖先的崇敬都是社会的重要价值观。朱棣通过拜谒祖陵这一行为,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孝道,试图以此来赢得士大夫阶层和普通百姓在舆论上的支持,尽可能地减少人们对他起兵反抗朝廷的抵触情绪,从而让自己的南下之举更具正当性。</p>

同时,这一行为还能够激发将士们内心深处的家族荣誉感,增强他们对朱明王朝的忠诚之心,让他们坚信自己此刻正是在为了维护皇室尊严和祖宗基业而奋勇作战,进而提升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意志,为接下来的决战提前鼓舞士气。</p>

当然了,朱棣拜谒祖陵还有着另外一层心思,那便是寻求祖先的庇佑。虽说他以“靖难”之名起兵,可心里也清楚,自己做的事本质上就是造反篡位。虽说起兵以来似乎屡屡有上天相助,但他还是希望能得到祖先在冥冥之中的认同和庇佑,保佑他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取得最终胜利,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也好让自己心里能少些负担。</p>

</p>

盛庸得知朱棣已然攻下泗州,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率兵赶赴淮河,精心布置防线,意图阻碍燕军渡河。朱棣面对盛庸如此严密的防守,心里明白若与其陷入隔岸对峙的僵持局面,那必定是夜长梦多,毕竟朝廷刚刚经历大败,后方定然更加空虚,他一心想着绕开盛庸,然后一鼓作气直取京师。</p>

朱棣召集众将,众人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取道淮安、凤阳,试图以此绕开盛庸继续南下。可惜的是,淮安与凤阳两地的南军皆顽强抵抗据城死守,燕军的攻势连连受阻,最终只能无奈作罢。</p>

见此情形,朱棣深知要想继续南下,就必须想办法击溃盛庸的防线。然而,盛庸本就是善于防守的将领,燕军此前在济南、东昌强攻盛庸所部时,皆是铩羽而归,此刻他沿河而守,强攻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思来想去,唯有偷袭一途或许可行。</p>

思虑良久之后,朱棣派遣朱能、丘福率领数百士兵绕道上游,乘坐渔船悄悄渡河。五月初九这一天,两人带兵从南军的后方发起突袭。彼时,盛庸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正面防线,压根没料到燕军会绕到自己背后搞突袭,一时之间猝不及防,只能狼狈败走,燕军趁势攻克盱眙。</p>

五月十一日,朱棣再次召集诸位将领,商讨接下来的行动去向。众将各抒己见,有人主张先取凤阳,觉得凤阳作为太祖皇帝和燕王的老家地位重要,拿下此地意义非凡;也有人提议先取淮安,毕竟淮安粮草充足,是兵家必争之地。</p>

见众人意见不一,朱棣沉思片刻后,开口说道:“凤阳城墙高大坚固,楼橹等防御设施也都完好无损,淮安则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这两处南军据城死守,我燕军短时间内想要攻下绝非易事。依我之见,不如乘胜直趋扬州,再指向仪真,如此一来,淮安、凤阳两地自然会受到震慑。咱们到时候在长江上耀兵示威,京师那边必定会感到孤立无援,城内说不定就会发生内变。”</p>

众将士听闻此言,纷纷称赞此计绝妙。 于是,燕军便朝着扬州方向浩浩荡荡地进发,于五月十七日顺利抵达天长。守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原本是打算拼死抵抗的,可他麾下的将士们眼见汹涌而来的燕军如此强大,早已没了抵抗的心思。见主将一心要据城死守,这些将士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将王彬擒拿下来,献给燕王,然后开城投降。</p>

五月十八日,王彬正在沐浴之时,属下突然反叛,将他绑缚起来,随后打开城门,迎接燕军入城,扬州就这样不战而降了。高邮的守军见此情形,也纷纷选择归降燕王。至此,燕王朱棣率领燕军屯兵于长江以北,虎视眈眈地望着京师,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即将席卷而来。</p>

喜欢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