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宋军过河元廷大震(2/2)

作者:清九玄

我在元末种粮食第三百四十七章 宋军过河元廷大震

秦苓君道:“你还记得李喜喜那路大军吗?”</p>

张阳泉点点头:“当然记得,刘福通派他领十万大军,去增援李武的西路军。”</p>

秦苓君道:“李喜喜和李武汇合之后,联兵攻打凤翔,却不知这是察罕帖木儿的计谋。察罕故意分兵凤翔,就是引他们来攻。”</p>

“二人重兵攻城时,察罕帖木儿率骑兵昼夜急驰两百里,分左右翼将攻城兵马包抄,城中元军也开门而出,形成内外合击。”</p>

</p>

张阳泉变色道:“两路军都败了?”</p>

秦苓君道:“据说这一战红巾军战死数万人,伏尸百里,李武领残部逃到了宁夏,李喜喜南逃川蜀。”</p>

张阳泉怔怔道:“如此一来,察罕帖木儿若是东进攻打汴梁,刘福通岂不是有危险?”</p>

秦苓君笑道:“你不必担心,他已经被鞑子皇帝召到河北去了!”</p>

“哦?为何?”</p>

“伱忘了关铎和潘诚的中路军吗?”</p>

张阳泉目光一亮,道:“他们怎样了?”</p>

秦苓君笑道:“在毛贵的牵制下,元军山西出现空虚。关潘二人一路挺进,先一步过河,打下翼宁,正在攻打云中!元廷大乱,这才急召察罕帖木儿入河北!”</p>

张阳泉默默叹了口气。</p>

从现在局势来看,宋军确实有击败元朝的趋势,谁又能想到,用不了多久,宋军就会全线溃败呢!</p>

两人说话间,忽听脚步声响,秦苓思和沈千千一起过来了。</p>

沈千千一边吃着饺子,一边朝张阳泉问:“大王,马上就到年底,丹阳县的试点是不是要出结果了!”</p>

张阳泉点点头,道:“李善长已经给我上了奏疏,商税的结果相当不错,现在就看田税了。”</p>

秦苓思皱眉道:“郭叔那边都统筹完了,李善长那边应该也统筹好了才对呀!”</p>

张阳泉道:“他还需比对和临近县的田税差距。这次所有州县的田税都大幅提高,只有收成远超临近县,才算试点成功!”</p>

……</p>

“快点!都给我动作快点!计算几个数字都需要这么久,你们都干什么吃的,以后都给我好好钻研下算学!”</p>

丹阳县一间文房中,李善长严厉地训斥着手底下的文吏。</p>

一名文吏双眼顶着两个大黑眼圈,道:“县尊,咱们已经两天两夜没睡觉了,能不能让我们休息一会?”</p>

李善长板着脸道:“老夫三天三夜没睡,也没说要休息?你们一个个年纪轻轻,连这么点苦都吃不了,将来如何成大器?”</p>

那文吏面色一苦,不说话了。</p>

就在这时,门外脚步声急响,胡惟庸快步奔了进来。</p>

“老师,打听清楚了,左相的船明天下午经过丹阳县!”</p>

“专船还是客船?”</p>

“客船!”</p>

李善长松了口气,道:“那就好,田税、商税明天中午应该就能统筹好,明晚咱们和左相一起入京!”</p>

胡惟庸感慨道:“老师,咱们辛苦了半年,总算把这项差事办好,大王若是知道咱们税收提高这么多,一定会很高兴!”</p>

李善长笑道:“说实话,连我也没想到,百姓们不服劳役后,能激发这么大的潜力!”</p>

胡惟庸道:“还有这种晚稻,产量高的令人难以置信,真不知大王如何培育出这种东西来!”</p>

李善长悠悠道:“是啊,谁能想到还有稻种产量能远超占城稻?”</p>

胡惟庸忽然向李善长打了个眼色,两人一起离开文房,来到外面的庭院。</p>

“老师,你听说没有,朱元璋已经兵败,被困在婺源县。”</p>

李善长唏嘘道:“这么大的消息,我怎能不知?惟庸啊,老夫真得感谢你,若不是你的谋划,老夫现在只怕也受困于婺源县!”</p>

胡惟庸笑道:“学生既为老师,也为自己,若没有老师牵头,学生哪能参与到这么重大的政事之中?”</p>

李善长笑了笑,道:“不管怎么说,你都帮了老夫大忙。这次面见大王,我一定举荐你入仕!”</p>

胡惟庸大喜:“多谢老师!”</p>

次日午时还不到,在李善长的督促下,手下文吏终于完成赋税统筹工作。</p>

未时,李善长和胡惟庸便已经收拾好行李,在丹阳县码头等候。</p>

距离酉时还差三刻,便见一座大客船从运河南面驶来。</p>

胡惟庸目光一亮,道:“老师,就是这艘船!”</p>

李善长点点头,待客船靠岸后,两人带着随从一起上了船,买了船票。</p>

来到客船大厅,却不见郭念生身影。</p>

喜欢我在元末种粮食请大家收藏:()我在元末种粮食。</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