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初议北伐(2/2)

作者:清九玄

我在元末种粮食第四百四十二章 初议北伐

张阳泉抬手道:“不必多礼,你们傍晚求见,有何事要说?”</p>

徐百升道:“启禀陛下,我军斥候打探到山东的蒙古大军正在南下,似有进犯淮南之意!”</p>

张阳泉挑了挑眉,道:“扩廓帖木儿那支人马?”</p>

徐百升道:“是的。扩廓打下益都后,收获六七万降兵,又整合了河南其他部队,如今总兵力超过三十万,我军不得不防!”</p>

张阳泉沉吟半晌,道:“你们觉得扩廓会再来攻打扬州吗?”</p>

徐百升道:“我军在扬州的总兵力接近四十万,并不怕与元军打正面,眼下只有一点可虑。”</p>

“什么?”</p>

徐百升道:“扩廓派人暗中诏安张士诚,然后借道高邮,突袭江都府,我军就会非常被动!”</p>

张阳泉双手叉了叉,道:“依你之见,该如何应付?”</p>

徐百升道:“先收服张士诚,以高邮府为屏障,扩廓就无计可施,只能与我们正面会战!”</p>

</p>

张阳泉默然片刻,叹道:“只怕张士诚不会归附。”</p>

这次登基大典,张士诚甚至没有派人来祝贺,足见其态度。</p>

朱三道:“陛下,高邮府地形极为重要,必须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才行!”</p>

张阳泉沉吟了一会,道:“明日朝堂之上,再商议此事吧!”</p>

徐百升和朱三只得应诺。</p>

张阳泉又道:“关于北伐,你们有什么看法?”</p>

徐百升道:“臣以为要想一劳永逸的赶走蒙古人,应该以消灭他们有生力量为主。如果只是攻下大都,让他们撤回漠北,将来后患无穷!”</p>

张阳泉目光一亮,道:“你是说主动找他们求战?”</p>

徐百升点点头:“是的。”</p>

张阳泉又看向了朱三:“英国公怎么看?”</p>

朱三站直身,昂首道:“陛下,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会受到北面蛮夷侵扰,只有汉朝重创北方匈奴,将他们赶走,才获得数百年安宁。”</p>

“唐朝将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又将西突厥分裂为十部,所以也能一直压制,然而虚弱之后,还是被北狄反制。宋朝未能夺回燕云之地,被北方蛮族欺辱数百年。”</p>

“所以要想让北境稳定,就必须采取汉朝策略,要么将蒙古屠杀灭族,要么将其赶走他处,否则将永受其害!”</p>

张阳泉道:“所以你的意见也是消灭蒙古有生力量?”</p>

“是的,最好在咱们的土地上消灭他们的主力,若是让他们逃回草原,再想消灭就会事倍功半!”</p>

张阳泉点点头,道:“两位的意见我清楚了,关于北伐之事,让我再考虑一下,眼下还是优先处理张士诚的事吧。”</p>

次日一大清早,华夏官员们开始第一次上朝,能参加朝会的只有四品以上官员。</p>

上朝地点在第二座大殿,勤政殿。</p>

辰时不到,来上朝的官员们就全部到齐,官员们的官服已经统一,全都是青色,只有官服上的花纹不同。</p>

官员们一共站成四列,左边武将,右边文官,按照官职高低而站,武将数量明显多于文官。</p>

没过多久,张阳泉从角门来到大殿,坐上龙椅,群臣躬身拜礼。</p>

张阳泉抬了抬手。</p>

“众卿不必多礼,昨晚有军中将领向我汇报,说山东的元军开始南下,不知众卿以为该如何应付?”</p>

刘伯温缓步出列,拱手道:“陛下,高邮城是我军屏障,要对抗元军,需得先取高邮,以防张士诚归附元军!”</p>

文武官员纷纷出声附和。</p>

张阳泉道:“那么如何取高邮,诸卿可有高见!”</p>

话音刚落,四名文官和六名武将同时出列。</p>

“末将愿领兵打下高邮府!”王大抢先开口。</p>

李善长不甘示弱,第二个开口道:“臣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张士诚归附!”</p>

其他几人也抢着开口,武将们都希望领兵攻打,文官们都希望以言语说降。</p>

喜欢我在元末种粮食请大家收藏:()我在元末种粮食。</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