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江父手中的济世堂(1/1)

作者:司暝

重生后,我从农家女成了首富第360章 江父手中的济世堂

白青云明显感觉白母藏在袖子里的手指掐得更紧。 可声音依旧清淡,听不出喜怒:“并州、平城、江州……都不是富庶的地方,哪怕是边疆的济世堂,都要比这里要好吧!” 边疆征战不休,将士们受伤后要用的药材,大多都是官府直接采购运过去。 若是平常有些小伤倒也能够应付,但若是真的打起来,药材供应不及时,军队是可以直接去附近的药材铺子收购的。 那里的济世堂,就像是军队的后勤保障,不愁草药卖不出去。 相反,但是距离边疆有些距离的城池,生活本来就不富裕,看病更是难得。 这样简单的道理,江父哪儿能不懂:“慧娘说的不错,你的祖父这是怕我挡了你二叔的路啊!” 他又摇头叹气,跟之前相比,多了些失望和无奈。 白母也听出他的言外之意道:“这是那女人的把戏吧!你早就放弃家主的争夺,她儿子的家主位是迟早的事,可江家的家产还没有划分,这是用三个州府的济世堂让你彻底退出家产的争夺。” 白青云还是听见了白母小声的呢喃:打发叫花子呢! 江父惨然一笑,可不就是打发叫花子嘛! 不过他也不在乎了:“你久居乡野不知朝局,如今二公主和三皇子争的厉害,我辞官带你娘离开京都,反倒是好事。” “三个州府的济世堂虽没有其他的收入高,但只有我跟你娘两个人,怎么也够了。” “你刚问我打算,可是为爹找了个营生?” 江父笑眯眯的问道,似乎刚刚那个对父亲失望的人不是他,一如往常的问道。 白母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她以为自己逃出来,父亲母亲没有她这个拖油瓶,可以稍微过的好一些。 不用应付那些上门提亲的权贵,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女儿受了二房多少委屈。 父亲上衙下衙,回来还能跟母亲相濡以沫,平淡些过日子。 哪怕继祖母再怎么磋磨,只要父亲的官身在一日,祖父就不会轻易忽视大儿子的存在。 可若是父亲辞官,那就真的就没有依仗。 她又端起茶盏,借着雨前龙井的清香咽下喉间的苦涩,她又看见父亲鬓边的白发愈浓了。 只是江父依旧自己说道:“让我猜猜,你问了我大杨村的宅子。”他抚摸着下巴不深的胡子:“上次去参加乔迁宴,就听杨村长提及村中要开设私塾。” “可是我那三个外孙打算科举,怕私塾的教书先生不行,特意请我来给三个小子上课不成?” 他端起茶盏,舒服的喝了一口,笑道:“你也是,给自家孩子教书哪里能叫营生,我老头子别的本事也是没有,教他们认认字,还是有这闲工夫的。” 江父笑的眯起眼睛,眼角褶皱很深,他不是一个被岁月和命运眷顾的人,却还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 似乎是知道女儿还能用的上他这个老头子,他的心情都肉眼可见的高兴起来,整个正厅的氛围也开始变的愉悦。 白青云就坐在白母的对面,她能够明显感觉到娘身上有着似有若无的压力和挣扎。 原本靠着灵泉水养回来一些的姣好面容,又开始布满愁云。 她开始找回自己不那么沉稳却略带稚气的声音说道:“江爷爷弄错了,既然是私塾,当然是村里的小孩都要去的,哥哥们自然也是要去私塾的。” 没有直接叫外祖父,按照辈分来称呼,叫声爷爷也不为过。 对于外孙女没有叫自己“江老爷”这事儿,江父心中确实有几分取悦。 相比刚刚含蓄些笑意,此刻更是抚摸着胡子仰天“哈哈哈”大笑起来。 也是年纪大了,没笑一会儿,便开始咳嗽起来,小小的咳嗽却无不牵动着在场三人的心。 他借着茶水润肺,这才继续开口说道:“也好,也好!想不到老头子到老了,还能有些用处。” 江父眼神作怪的瞥了一眼白母:“就这么件小事也值得你拐弯抹角的,若是直说,难不成我这做外祖父的还能不管自己的外孙!” 白母无语凝噎,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父女两人分开这么些年,要说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她这个亲生女儿算是一个。 只是岁月境迁,他也开始变了。 江父继续问道:“那私塾何时开?”原本想着循序渐进搬家的,如今怕是要加快脚步了。 白母如常回答到:“快了,等村里的土豆抢收完,种上新一茬儿的作物,大家也就闲下来准备孩子们入学的事。” “快则这个月底,慢则下个月初。” 昨日杨村长过来,就将私塾的情况跟白母细细说了一遍。 因此,对于私塾的具体细节,白母甚至比白父他们更了解些。 如今是四月初,距离月底的还有十多天的时间。 私塾已经初具规模,只需要花一两天的时间打扫再置办些东西就可以直接使用。 十多天,对私塾来说是尽够了。 可对搬家的人来说,却还是有些紧张的。 江父心中记下这日子,随即点点头:“好,我记住了,我看村里的小孩不少,年龄分布不均匀,不知道我那几个外孙学到哪里?” “若是参加明年的童生试,可是需要单独补课的?” 人也是有私心的,虽说不至于忽略班上的孩童,只关注自己家的孩子。 但总是不可避免的多看顾一些,占用私塾的时间不好,江父便在心中盘算着课后去白家或者让孩子们来江家补课的事情。 白母知道江父的用意,但还是摇摇头:“村里的孩子都是从并州一路跟着逃亡过来的,过去都没有识字的机会。” “大家的基础都差不多,刚开始都会在一个班级里上课的,短期内不会分班。” “村里的人想的也没有那么远,就想着自己孩子能认字,将来寻个一职半职的,也比在土里刨食要强。” “若是将来有读书的好苗子,您也可以再做打算单独教导参加科举,现如今说这个还为时尚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