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柳曼逛正阳关(1/1)

作者:老兵阿三

李三古堆第377章 柳曼逛正阳关

柳曼一行妆扮成旅游的人,要逛正阳关。 她们从南门入,守门的桂军盘问了一下,即放她们进去。 她们看了碑记,接着就往里走。 正阳关的地形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所以街道也是长方形。 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颖尾、颖口、阳石、羊市、羊石城、正阳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 《左传》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记载,以此计算,正阳关已有2540多年历史。 又据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寿州志》载“东正阳镇,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汉昭烈筑城屯兵于此”。 据此正阳关至今已有1790余年的筑城史。 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官方在此设立收钞大关,“正阳关”因此得名。 正阳关,春秋属楚地,汉属淮南国,南北朝时属北魏,唐时属淮南道,宋时属淮南西路,明、清属凤阳府,民国属寿县。 正阳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军事重镇。 正阳关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处,位于淮河南岸,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是淮河要冲和大别山的门户,“东接淮颍,西通关陕”,战略位置十分突出。 据史书记载,自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民国,正阳关均为军事重镇,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甚至是一些战役的主战场。 如后周显德年间,后周大将李重进与南唐军队在正阳开过战,大败南唐军;元朝的淮西大战;太平天国、捻军与清军的作战;红二十五军与国民党部队都曾在正阳关展开过大规模的战斗。 就因为正阳关是一座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重镇,所以李品仙也以重兵镇守之。 而红二十五军攻占正阳关时,柳曼与柯岩因为追捕盗挖李三古堆的首犯张子清,当时正在正阳关。她和柯岩亲眼目睹了红军的风采。 那个时候他们只有十八九岁,稚气未脱。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几年后他们会与柯川重逢,一起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 而现在,她正是奉命对友军一一桂军来摸底,再一次来到了正阳关。 柳曼带着秀儿,凤妹子沿着长街往北走,一直走到北城门下。 北门也和南门一样,有内外额的题字。 北门外额题字为“凤城首镇”,内额题字为“拱辰”。 秀儿和凤妹子没有文化,她们都不懂那些题字的含义。 “凤城首镇”,这四字为寿州知府山阴(今绍兴)人施照于大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所题。意为正阳关为凤阳府内,“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拱辰”二字意为:做官从政者,要以“官德”为先,以德服人,这样百姓就会像众星环绕北斗那样,团结在你的周围,从而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有人说,南北门的题额“解阜”对应“拱辰”,“淮南古镇”对应“凤城首镇”,前者是对当政者的要求希望,后者是对城池的定位。 柳曼带着秀儿和凤妹子想上望淮楼。因为当年她和柯岩登上望淮楼给她的印象极深。尤其是淮河里停泊的那些商船,竟连绵好几里。 可是她们遭到了桂军的阻拦。 桂军的哨兵说,望淮楼已成军事重地了,上面设有重炮和重机枪等重火力。这些火力专门对着淮河。 柳曼听罢,遂对秀儿和凤妹子摊了一下手,意思是说,这就没有办法了。 秀儿和凤妹子相视一笑。 但她们出北门到了河埠头。 但见十八级的台阶直通码头,码头上推积着很多货物,现在没打仗,淮河上停泊的船只虽然没有战前多,但也不少。搬运工人在忙碌着。 柳曼她们没有走下去,而是沿着城墙跟的石板道来到了东门。 东门外额题字为“熙宇春台”,内额题字为“朝阳”。 “熙宇春台”,此典故出自老子《道德经》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用今天的话说,众人兴高采烈,好像去参加丰盛的筵席,又像是春天里登上高台眺望美景。 “熙宇春台”意为人们登上东门,心情就如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登上高台眺望美景那样舒畅。 这样既指东门的高大,又指其四周风景怡人,是众人游玩的好去处。 “朝阳”,即东方初升的太阳、,此题字寓意人们对正阳寄予无限美好的希望,愿正阳就像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蒸蒸日上。 东门没有封锁,但柳曼却不愿上去了。这是因为她们游玩是幌子,察看地理形势才是真。 她们从东门来到西门。 西门已毁,是这次日本人进攻正阳关用大炮轰毁的。日本人占了西门,即从西门攻入正阳关,切断了正阳关北门守军的退路。正阳关很快失守。 但西门也有内外额题字。 原外额题字为“淮流管钥”,内额题字为:“西映长庚”。 “淮流管钥”,正阳关是淮河水运的重要枢纽,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是扼守淮、颍、淠三水的咽喉要道。 此四字含义为西门就像是淮河上的一把能控制淮水流量的钥匙,极言西门对淮河水运的重要性。 “西映长庚”,语出《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 启明,昏见为长庚,旦见为启明,“西映长庚”意为黄昏时节,长庚星伴随着夕阳的余辉一道映照在西门上,主要描绘夕阳西下时的西门美景。 柳曼知道,正阳关城门门额题字大部分出自《诗经》、《史记》、《论语》、《道德经》等中华核心典籍,且含义隽永,同时也是难得一见的书法珍品,很值得她驻足品味三思。 可惜因为心里揣着战事,她不能作过多逗留。 柳曼抬首望望天,发现时间还早,她就萌发出要去玄帝庙看看的念头。 那一年,柳曼和柯岩为追捕张子清,也到过玄帝庙。 有迹象表明,张子清为躲避追捕,很有可能藏匿于玄帝庙。 可是他们搜遍了玄帝庙,没有张子清的踪影。他们只得撤了出来。 柳曼带着秀儿和凤妹子往左一拐,拐进了一条林荫道。 顺着林荫道,她们来到了玄帝庙。 玄帝庙给柳曼留下的印象很深,一个普通的小镇,居然有一座特别大的玄帝庙。它的宏大的规模,让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座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庙宇,供奉的玄武大帝金铜像,据说是皇上御赐铸造而成的。 玄帝庙坐落在正阳关临淮河边。走过一条林荫小道,一座气势宏伟的庙宇便出现在眼前。 拾级而上,走进庙宇正门,前殿为灵官殿,供奉着一座威严的金铜佛像,这就是神话传说中的护法神王灵官。 两侧分别还供奉药王爷、送子娘娘、文财神和伏魔大帝。 穿过灵官殿,可看见一座石牌坊上印刻的玄帝庙三个字。 据说,这块石牌坊是整个玄帝庙最为古老的物件,经过专家鉴定是唐贞观时期的产物。所以也间接证明了这座庙宇的千年历史。 院中本来还有一块圣旨碑,可不知怎地却消失不见了1。现在看到的是竖碑的石基尚在。 几人来到院内,见院内环境清幽,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甚是好闻。 再往后便是玄帝庙的主殿真武殿。 这里供奉着玄天大帝及它的四位护法神灵,这是明朝正德7年用4吨多精铜铸造而成的,主像玄天大帝重约两千公斤,四尊小神像每一个也有一千两百斤。 传说,明代的时候,当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能够成功登上帝位,在关键时刻得到玄武大帝帮助。 后来朱棣当皇帝以后,大肆推崇玄武大帝,所以在全国各地大建玄帝庙。 而正阳关的这座,虽说始建于唐朝,但是到了明早期已经衰败。朱棣即位后才得以重建。 而寺院中的七尊铜像也是在那时铸造,每一尊金铜佛像的底座背后都清楚地印刻了铸造时间为明正德三年,于明正德七年七月铸造完成后运抵正阳关玄帝庙,由正阳关当时所属的州府凤阳府督造。 柳曼看去,如今的玄帝庙虽说也有香火,但却一点也不旺盛。据说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庙会的日子,玄帝庙也因此成为善男信女祈福平安之必拜之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1该碑于2002年在玄帝庙内出土,碑首为二龙戏珠,中有“圣旨”二字,碑首的出土也证明了玄帝庙是由皇帝钦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