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入彀方知算计精(五)(1/2)

作者:休息的云

隆庆中兴第634章 入彀方知算计精(五)

李朝观听了李和的话,不禁在心里思考这个问题了。开中法有没有好处?显然是有好处的,不仅仅是对于国家来说。盐业的暴利,一直是晋陕商帮所觊觎的,但是两淮盐场被徽州商人和东南盐商所把持,晋陕商帮根本插不上手,所以李朝观在思考这个问题。</p>

就算按照一石三斗米兑换一引计算,就算在运输途中消耗一半,那也就是要四十万引盐,一引二百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首先就是长芦盐场是不是有这么多盐。其次就是李朝观把这些盐卖到哪里去?</p>

开中法要求商人必须把粮草等物输送到边防卫所,才能取得贩卖食盐的执照——盐引,然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并在朝廷指定的范围内销售。并不是李朝观拿到了盐就可以满大明的兜售了,不在盐引规定的地域销售盐一样也是私盐。这个道理李朝观还是明白的。</p>

实际上,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商人长途贩运粮草物资到边镇,然后要经过报中、守支、市易三个阶段,这中间还要经过许多繁杂的程序,一个经营周期至少需要两三年,有时甚至需要十几年的时间。除了食盐专卖制度规定的程序非常繁琐之外,粮草等物资的长途贩运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p>

开中折色制可以使盐商在向盐运司缴纳银两后就可以直接下场支盐。这样不但可以免除商人长途贩运粮草的成本,而且也能够节省了商人与众多官员打交道的成本,增加了效益,因此得到江淮盐商的大力支持。</p>

强行恢复纳粮开中实际上很难,作为晋陕商人,李朝观很清楚,之前开中法能够实施,除了晋商商人能够在各处盐场支取到盐之外,更重要的是商屯得以开展,要是真的仅仅靠运输粮食去,恐怕开中商人早就都破产了。所谓商屯,就是商人在边镇招募百姓屯垦。开中实际上也是属于民运的一种方式,即国家用盐引来吸引商人运粮。参与开中的商人为了节约运输费用,干脆在边镇附近开垦荒地,种粮开中,形成大明独特的商屯。</p>

而自正统以后,从皇帝到官员大肆进行土地兼并。这种兼并往往以暴力的侵犯产权的方式进行。九边的农户和商户由于得不到有效的产权保护,纷纷撤业。此外,蒙古部落不断侵扰也使得商人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使商屯走向衰败。说白了,归根到底还是官军战斗力的下降导致了商屯的衰败。开中法自然难以维持了。</p>

现在朱载坖要想推行开中法,在李朝观看来,首先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商屯现在几乎已经都废弛了,全靠运输商人们很难赚钱,未必会愿意参与开中,其次就是食盐的行销问题。</p>

大明一共有长芦、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河东和陕甘等盐区 。每个盐产区都对应着固定的盐销区,并且所生产的食盐只能在相应的盐销区内发卖,如若越界,即为私盐,其中两淮盐场的食盐产量最大 ,故而销售的区域也最广,其销售范围几乎遍布整个大明中东部省份,其每年的销售量惊人。</p>

两淮盐商也是大明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帮,淮盐的行销地域也是最为广泛的,两淮盐商们拥有者庞大的力量,尽管朱载坖能够从长芦盐场给李朝观支给食盐,但是去何处行销?</p>

要知道两淮的盐商一向视盐业为自己的禁脔,死死的控制着,连同为两淮商帮的徽州商人都备受他们的防范打击。他们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无所不用其极,以食盐的行销为例,如河南上蔡等县,本有河东之盐,而必销淮引,两淮盐商们总是想方设法增加淮盐的行销地域,而打击其他食盐产地的行销,以保证自己的利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