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乡土第110章 满载而归111
“我过两天就去打听打听,到底是谁家的后生这么厉害!”</p>
“你估计看的晚了,你看看刚刚那两位姑娘,看着那钓鱼的小子,眼睛可都没眨过。”</p>
“钓这一次鱼,怕是就得一家人全部上场担回去吧!”</p>
……</p>
周围的钓鱼佬,看着杨庆装了两担鱼三百二十来斤以后,鱼护里的鱼儿还是有着大把,忍不住又讨论了一番。</p>
等杨庆和老赵家人把所有鱼装进麻袋,稍微一数,就知道有十麻袋,一共五担鱼。</p>
杨庆和老赵头的麻袋最重,估摸着有个一百六十来斤,三个女人的担子虽然轻些,但也有九十斤左右,如果再算上钓点和老赵家的七八里山路,挑着过去可不算一个太过轻松的活。</p>
但是相对于其他运鱼回去的方式,这已经是最稳妥的了。</p>
现在可不是半夜,钓鱼又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藏都难。</p>
所有鱼获估摸着六百二三十斤左右,和杨庆预计的大差不差,远没有旁边钓友估计的八百斤那么多。</p>
等杨庆和老赵家人收拾完东西离开以后,一伙人马上快步占了杨庆的位置。</p>
这可是钓鱼大师的宝位,蹭上去说不定能沾沾钓鱼大师的气息。</p>
还别说,杨庆的窝子里还有不少吃不进完整玉米的小型大眼鳊,倒是让这群人多多少少连续钓上了好几尾鱼儿。</p>
“还别说,大师的钓位就是好!”</p>
“你看看,下杆就有,下杆就有!这鱼钓的也太轻松了吧!”</p>
“真不愧是大师选的位置,鱼儿就是多!”</p>
“不过咱这几条鱼算个屁,看看别人大师,一出手就是好几百斤!”</p>
“那几百斤鱼,要是能卖出去,再怎么便宜都得有个好一两百块吧!”</p>
“我觉得难,现在公社和县里天天打击投机倒把,十几二十几斤容易处理,这么多鱼怕是不好卖啊。”</p>
“镇上不是说只要不去县里卖东西就不算投机倒把了吗?”</p>
“这样的小道消息你也信?”</p>
……</p>
“咯吱咯吱!”</p>
扁担在杨庆和老赵家人的肩头谱写着劳动者的乐章,杨庆和老赵家人担着担子,鼓着一口气,想一次性把担子担回家。</p>
“赵老四?”</p>
“庆伢子?”</p>
“你们这是担着什么东西啊?看上去蛮重的啊!”</p>
下午又不是半夜,山道上自然少不了晚归的社员,那人担着一担生柴立在路边,有些好奇的看着杨庆和老赵家人担着六担东西经过,不由好奇的问道。</p>
“没啥!就是几担河沙,我那里还剩了几袋水泥,帮忙担几担沙子给老赵家砌一下堂屋!这样下雨干净些。”</p>
杨庆睁着眼睛说话,随便编了一个理由搪塞了对方一句,然后继续担着鱼走远了。</p>
“哦哦哦!”</p>
对面那人听完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似是相信了杨庆的话。</p>
但等等杨庆走远,那人脸上却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p>
“担沙子?”</p>
“怕是只有你杨老三聪明,别个都是傻子啊!”</p>
“这鬼话准备唬谁呢?谁会信麻袋里面装的都是沙子呢?”</p>
“他娘的麻袋里面都还在动呢?沙子难道会动?”</p>
颇为鄙视的看了杨庆,接着那位同村的社员猛地吸了吸鼻子,立马闻到了空气中浓郁的鱼腥味。</p>
“好家伙!这杨庆和赵老四一家人担的不会都是鱼吧?”</p>
“那鱼得有多少斤啊?”</p>
“加上杨庆有五担鱼,难道这小子一次性就搞回来六百多斤鱼?”</p>
“嘶!那小子不会把大河的鱼全部捉干净了吧?”</p>
……</p>
都是干过活的老农民,一看担子估算重量那都是基础本事。</p>
山道上的社员越想越觉得离谱,但想想杨庆以前的钓鱼战绩,似乎还真有这个可能性,于是赶紧回队里,打算找人谈谈闲,顺便说说这个事。</p>
于是流言就在村里传了起来。</p>
“我跟你说哦!今天下午我亲眼在山道上看见杨庆和赵老四担了六担鱼回来,至少得有七八百斤!至少值两三百块钱!这老杨老赵家是要发哦!”</p>
“我跟你讲啊!我表叔亲眼看见杨庆和赵老四担了三千斤鱼回来!起码值一两千块钱!”</p>
“我跟你讲哦,我三姑婆的二表哥的媳妇的二叔子说,他今天在山里看见杨庆和赵家姐妹一起……”</p>
……</p>
杨庆对此毫不知情,到了老赵家后,众人一顿分拣,赵凤娟还特意把鱼堆里的鲤鱼、草鱼和那条大青鱼分了开来。</p>
“杨大哥,这些青鱼草鱼大鱼用来做火烘鱼实在太可惜了,要不我们用来做腊鱼吧!”</p>
“腊鱼的味道也是不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