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咸鱼铺’开张204(2/2)

作者:炒饭多放葱

八零乡土第203章 ‘咸鱼铺’开张204

赵父赵母见状,也赶紧催促了一声。 除了晒干的时候不好掩人耳目,其他几道腌制、蒸煮、烟熏的主要工艺都是深更半夜进行。</p>

赵小妹放哨,杨庆去捕鱼,赵家其他人则是偷偷摸摸的干活制作,唯恐别人偷学了去,就连出门的时候也会特意锁上牛棚的大门,唯恐别人看到牛棚的布局,知道这火烘鱼如何制作。</p>

这个时候的手艺不比其他,万一被别人知道,杨庆这火烘鱼的独家生意可就做不了了,自然得千防万防。</p>

“赵老四,你们这是要发了啊!”</p>

“杨小子又带你们做干鱼了!”</p>

“难道是林业局的领导又要一批干鱼?”</p>

“你看看你们的院子,基本都晒满了鱼,这怕是得好几百斤吧,这得多少钱啊?”</p>

“你狗日的运气真好,生了两如花似玉的闺女,不然这好事能轮到你头上?”</p>

……</p>

老赵家的木屋已经被烧,晾晒只能在杨庆院子里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晾晒自然逃不过大伙的眼睛,晾晒的时候不少社员看着正在守鱼的赵父,不禁说起了酸话。</p>

“害,这算什么,杨小子说这快插秧了,大伙手里都没菜,想着给大伙整点好吃的,放到镇上让凤娟闲着没事卖卖。”</p>

“给大家行个方便!”</p>

“其实也没多少,就挣个辛苦钱!”</p>

“这几天杨小子眼睛都熬红了,我们看着都心疼呢!”</p>

……</p>

赵父自然也笑呵呵的回道,看着满院子的干鱼,心里满是欢喜。</p>

“这都一院子的鱼了,少说也得有几百斤,哪里只是辛苦钱!”</p>

“这不得赚大发了!”</p>

“你老赵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才摊上这好事!”</p>

……</p>

听着大伙的吹嘘,赵父情不自禁的翘起二郎腿,笑吟吟的微笑面对众人。</p>

“哼!”</p>

老杨家今年过年出了那么大一次丑,自然不会再多说什么,冷哼一声远远离开,看着坐在椅子上的笑眯眯的赵父满是不甘心。</p>

“这些都是我的!”</p>

“都是我的!”</p>

“住新房子也是!”</p>

“赚钱也是!”</p>

“他赵老四不就是凭着几个狐狸精一样的女儿享受这一切吗?”</p>

“凭什么!”</p>

……</p>

但随着杨庆的本事越来越厉害,哪怕杨庆让他们出了大丑,老杨家现在不敢再对杨庆龇牙,反而对暂住在杨庆家里的老赵家怀恨不已,认为要是没有老赵家,老杨家一行人肯定能住杨庆的新房。</p>

“这里居然还真有一眼水?”</p>

“虽然这一眼水喝了会肚子疼,估计大肠杆菌之类的超标,但是用来养鱼应该问题不大。”</p>

在等待火烘鱼风干的时候,因为鱼池水源问题,杨庆还想用竹子和水泥想办法从别处接点水来,没想到老徐头的后山这边就有一小股山泉水,只是喝了会肚子疼,所以之前一直没人管而已。</p>

但杨庆看过以后大喜过望,立刻就用水泥砌了一个小井,用竹子和水泥把这一眼水接了下来,只花了十来块,鱼池的水源就有了充分的保障。</p>

就这样,赵凤娟的铺子也总算搭好了架子。</p>

门口的鱼池卖点鲜鱼,铺子里就卖点干黄鳝和火烘鱼什么的,以后杨庆只负责提供鲜鱼,活都归老赵家干,卖的货款双方二八分成。</p>

老赵家分二,杨庆得八,本来杨庆还打算五五分账的,但老赵家死活不肯,说占便宜也不是这么占的,杨庆争执不过,也只能应了下来。</p>

好在这个时候蚊虫还没大量繁殖,太阳和风也还算合适,又潮又湿的黄梅天还要一段时日,花了十几天,总算磕磕绊绊的把这一轮六百多斤火烘鱼制作完成。</p>

这么多天过去,杨庆的那条大鱤鱼也被风干成了一具大咸鱼,为了防臭防腐烂,杨庆可是抹了致死量的盐。</p>

当火烘鱼制作好以后,杨庆立即运了二百斤干鱼到镇上,再把之前打鱼时候特意留的鲫鲤草鳊,鲶鱼之类的鲜鱼,养到了鱼池之中,木板插入提前制定的凹槽里,再用钥匙锁上,基本用担心被偷。</p>

那大鱤鱼也被杨庆拿了下来,上面用绳子挂着,鱼下方和鱼身再敲上几颗大长钉子,就当是招牌了。</p>

还别说,这别具一格的招牌在杨庆刚订上去的时候就引得不少人指指点点。</p>

“这谁的主意啊,也太显眼了吧!”</p>

“这么大的鱼就不怕被偷?”</p>

“偷个屁,这鱼刚刚拿出来的时候白花花的,都不知道放了多少盐,又不能吃,还绑的那么紧,订了那么多钉子,谁会费这功夫啊!”</p>

这年头做生意毕竟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不能太高调,得低调一点,所以杨庆也只打算放两串小鞭了事。</p>

赵凤霞开裁缝店的时候也只放了两串小鞭,所以一碗水得端平。</p>

虽然还没到赶集,但毕竟开了铺子,周围的邻居都围了过来问了问价。</p>

普通火烘鱼一块二,棍子鱼那种精品火烘鱼一块八,干黄鳝两块。</p>

鲫鲤草鳊鲜鱼五毛一斤,土鲶、黄刺骨、牛尾巴等鲶鱼类卖八毛钱一斤,毕竟不是过年的时候,鲫鲤草鳊卖不上价,想卖八毛纯粹是痴人说梦。</p>

没办法,公社里的村民比不上县里的工人,消费力还是有显著差异,杨庆只能先降价卖卖再说。</p>

听到这个价格,所有邻居摇摇头便转身离开,这让赵凤娟有些气馁。</p>

“杨大哥,这火烘鱼不怎么好卖啊?要不咱们降些价?”</p>

赵凤娟有些心急的提出了降价要求。</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