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乡土第207章 插秧208
当天晚上一切都公事公办,杨庆从赵凤娟手里拿了一百二十块的分红,在赵凤霞手里拿了四十,连话都没有聊上几句。</p>
没办法,杨庆去一间房,另外一个妹子就在窗外守着,哪里还能干上什么坏事。</p>
连口花花调戏一句都不行。</p>
只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杨庆开始过上了痛并快乐的日子。</p>
随着赵凤霞和赵凤娟之间的‘斗争’开始激烈,双方都开始不怎么往镇上走了,纷纷找了借口住在了杨庆楼上。</p>
这下杨庆的楼上三间房彻底住满了人,杨庆头顶的房间是赵凤霞,中间是赵凤娟,赵小妹则是住在最左边的位置。</p>
这样的好处是杨庆经常能享受双倍的温柔,坏处是他现在一碗水得端的特别平,而且只能看不能做其他。</p>
以前杨庆还能占点口头上和身体接触的小便宜,可现在两女都把对方看的挺紧,杨庆啥实质好处都占不到了,只能被撩拨的不要不要的。</p>
害的杨庆房间里最近纸巾用量开始略微上涨,空间里的手机充电次数也开始逐渐增多。</p>
“哎!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p>
“以前一个和尚还有水喝,现在两个和尚,咋还没水喝了呢?”</p>
“以前那些穿越者大佬怎么解决这后宫起火问题的啊!”</p>
“这邪恶想法的实施怎么就这么难呢?”</p>
杨庆叹了一口气,心里颇有些郁闷,苦着脸开始修理起自己在竹山上砍回来的几根竹子,准备制作搬罾的支架。</p>
搬罾的主竹子需要小腿粗细,六米左右,底端还要用一段木头凿空,做成t字型的架子,以便起罾的时候罾架不会乱动。</p>
其他四根手腕粗细,约3.5米左右的小臂粗竹子也要特别挑选,选那种韧性十足的,用火慢慢烤成合适的弧度,再用麻绳细细捆扎好。</p>
等下河搬罾的时候,正好能将罾网撑开,能够稳稳当当的扎进河里。</p>
起罾的罾绳也要特别处理,不能用一条麻绳接上去就了事,要不然一天起几十上百次罾网,哪怕手里的茧子再厚,都能给你磨掉一层皮。</p>
最好的罾绳要隔四五十公分距离就要绑一根二十公分左右经过打磨的杂木,用来方便搬罾人使力起罾,只有这样罾网才能又快又好的被捕鱼人从水里拉起来。</p>
要是起的慢了,鱼可就都跑了。</p>
等杨庆把这一切做完,田里的秧苗就已经窜到了合适的高度,整个大队的人都忙碌起来,得着手准备插秧栽田了。</p>
谷种下田以后,一般三十五天至四十五天这一段日子移栽到田里,秧田的谷子会长的最好,这是整个公社所有种田人家都知道的事。</p>
这下杨庆也不得闲,每天在养鸡厂巡查一番后,也得老老实实也得挽着裤子下田劳作,哪怕蚂蟥在腿上吸血吸到肚圆,也只能装作看不见。</p>
插秧又逢梅雨时节,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正常人家也就带个斗笠,任凭这一点点小雨把身上的衣服打湿,大不了回家的时候再换一次衣服。</p>
只有杨庆愿意花钱,买了五六块钱的塑料布,把它裁成合适大小,想着把它披到身上,让老赵一家和自己免受雨淋之苦。</p>
毕竟在杨庆后世记忆中,每到种田时候,大家都是这么干的。</p>
雨衣买不起,塑料布还是能披上的。</p>
“杨大哥,这塑料布好贵呢!裁成这么小,以后就只能用来挡雨了!”</p>
“就是,淋湿些就淋湿些,以前咱们都是这么干的啊!”</p>
“咱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p>
“就是,这几块塑料布要好几块钱呢,杨小子咱没必要这样。”</p>
……</p>
杨庆刚把裁好的塑料布雨衣拿出来,赵父赵母和赵家姐妹就连连摇头。</p>
“还是披在身上吧!万一感冒了还得花多的钱!”</p>
“小妹要是得病,又得花进口药医,还是老老实实的披着吧!”</p>
前面两句话杨庆说的冠冕堂皇,大气凛然,但是对赵凤霞和赵凤娟的时候,杨庆自然就换了语气,声音不知道温柔了多少。</p>
“凤霞你赶紧披上,被雨淋湿了多不好啊,小心得风湿呢!”</p>
“凤娟你也真是的,怎么这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会心疼的吗!”</p>
一番好言相劝,所有人自然都披上了塑料雨披,其他人看着杨庆和老赵家干干爽爽的扯秧,纷纷传来了艳羡的目光。</p>
“杨老三当真舍得花钱!”</p>
“几块钱的塑料布说买就买,还裁成这么小,以后只能当雨衣用了。”</p>
“这老赵一家当真是踩了狗屎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