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乡土第207章 插秧208
“也不怕折福呢!” ……</p>
不过说了几句闲话以后,众人还是得赶紧弯腰扯自家的秧,眼下这小雨还好,万一下大了,这田可就不是那么好栽的了,而且要想收成好,也得抓紧时间,得趁这十来天赶紧把水稻秧苗种下去才行。</p>
“娘的,以前在大队干集体活的时候,要你们插秧个个天天骂腰痛,扯了不到半把秧就要休息休息,屙屎撒尿抽烟。”</p>
“一天下来扯秧栽田,都搞不了两分田。”</p>
“现在你们栽自己的田,我就没看到你们直起腰来过!个个劲火大的很!”</p>
“他奶奶的!你们以前只晓得偷懒!”</p>
师傅李队长正担着一担秧走过,看见田里的忙碌景象,不由得大声笑骂道。</p>
“那能一样吗?以前是种集体的田,现在可是种自己的!”</p>
“那些懒汉天天偷懒,凭什么我们努力干啊!”</p>
“现在那群老落后,不好好干活的,最好饿死他们去!”</p>
……</p>
众人乐呵呵的回了几句,看着自家秧田,脸上满是笑意。</p>
但是众人只回了一句,便立马低头扯秧、插秧,连腰都舍不得多直一秒。</p>
干公家的事和干自己的事,干活积极性能一样吗!公家又不给多发钱。</p>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论怎么说,确实极大增强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按大伙现在干活这个劲头,只要不出天灾,今年秋收以后一定能白米饭吃到饱,再也不用担心肚子饿。</p>
杨庆闻言也是笑笑,更是加快了手里的动作,把秧扯下来以后双手合拢,让稻秧飞快在水里上下运动洗净,接着用稻草束成一束,浸泡在水里。</p>
等秧扯够了,再用簸箕装着丢到已经再次耙过的水田里。</p>
正常情况下,是早晨扯好一天的秧,然后一直栽田插秧,直到天彻底黑下来,视物都有些模糊了,大伙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做饭。</p>
妇女同志还要在家洗澡,男同志都是直接匆匆吃过晚饭,在河里用毛巾一擦,就直接瘫到床上呼呼大睡,等着第二天早早起床扯秧。</p>
现在种田可不是后世,产量高点低点也无所谓,大家不靠种田吃饭,大家都互相帮帮忙,早点晚点也都不是事。</p>
但在1982年,分田到户的第一个年头,家家户户所有的产出都指着这两丘田,大家为了抢最佳的种田时间,真的是把吃奶的劲都用出来了。</p>
再加上湘西南这边因为肥料不充足的缘故,移栽的秧田是栽的很密集的,按杨庆后世的看法,后世栽两颗秧苗的距离,现在要栽上足足四颗秧苗,这样才有足够的饭吃。</p>
本来杨庆还有些意外,大伙为什么栽的这样密?这样收成不是会更差吗。</p>
“要是不栽的这样密,等谷子抽穗的时候就能直接看到田,那产量就太低了!”</p>
赵凤霞给了一句解释。</p>
所以后世一个普通人因为肥料充足,扯秧扯的少,插秧也可以插的比较稀,正常情况下一天能栽一亩田,但是现在不行,因为秧苗栽的密,需要更多的秧以及更多的时间来栽田。</p>
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男劳动力一天最多就栽个五分田,妇女同志体弱一点的,能栽上三分田就已经不错了。</p>
杨庆家二亩六分地,老赵家六亩三分地,一共八亩九分地,差不多九亩的样子。</p>
除了赶集的日子,杨庆和赵伯父一家六个人,就这样连轴干了六天,才把这些秧苗全部种了下去。</p>
毕竟扯秧插秧都需要时间,有些田地需要走很长一段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再加上老赵家的几个闺女也不是那种膀大腰圆的女子突击队队员,这样零零散散算下来,能在这个时间种完田都是杨庆帮了不少忙,多干了不少事。</p>
在这样高强度的劳作下,杨庆一个大男子汉都感觉有些疲惫,更别说赵家三姐妹了,现在就连平时最跳脱的赵小妹,也失去了往日的古灵精怪,每天吃完饭就恨不得去睡觉。</p>
等种完最后四分田的糯稻,杨庆终于有些扛不住了。</p>
“终于栽完田了,明天我要好好睡会!”</p>
“你们早晨别叫我,让我睡个好觉,饭菜给我热在锅里就好!”</p>
“明天谁要是敢一大早叫醒我,屁股给你们打开花。”</p>
等赵父赵母吃完饭往镇里一走,杨庆当即摸着自己极为酸胀的老腰郑重交代道。</p>
这一弯腰就是半天的日子,可着实不好过。</p>
“好的,杨大哥!”</p>
“你就安心睡吧!”</p>
“明天我们一定轻手轻脚的,不会打扰您老人家!万一你又说要喊外乡人栽田怎么办!”</p>
“这请的师傅说不定就带来一个宝贝闺女,转眼就成亲家了呢!”</p>
赵家三姐妹连声答应,只是语气有些阴阳怪气。</p>